您現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全站下载 >> 行業分類>> 金融保險>> 資料信息

市場金融中介理論的演變和新進展(doc 33頁)

所屬分類:
金融保險
文件大小:
85 KB
下載地址:
相關資料:
市場, 金融中介理論, 新進
市場金融中介理論的演變和新進展(doc 33頁)內容簡介
市場金融中介理論的演變和新進展內容提要:
John Chant(1990)將金融中介理論分為新論與舊論,“新論”主要是對信息經濟學和交易成本經濟學的平行發展做出的回應。也就是說,隨著信息經濟學和交易成本經濟學的發展,金融中介理論的研究以信息經濟學和交易成本經濟學作為分析工具。“新論”對金融中介提供的各種不同的轉形服務進行了更細致的識別與分析;更深入地探尋金融中介如何運用資源以博取有用信息、克服交易成本從而通過改變風險與收益的對比來實現這些轉形。新論中,又要涉及第一代和第二代金融發展理論的不同觀點。前者的代表Gurley & Shaw(1960)認為,金融中介利用了借貸中規模經濟的好處,他們以遠低於大多數個人貸款者的單位成本進行初級證券投資和管理。Benston George(1976)認為存在交易成本、信息成本和不可分割性等摩擦的市場,是金融中介產生並存在的理由。後者的代表Boyd & Smith(1992)認為信息獲取和交易監督上的比較優勢使金融中介得以形成;Bencivenga & Smith(1991)認為當事人隨機的流動性需要導致了金融中介的形成;Dutta & Kapur(1998)認為當事人的流動性偏好和流動性約束導致了金融中介的形成。事實上,金融中介發展到現在已突破了交易成本、信息不對稱的範式約束,開始強調風險管理、參與成本和價值增加的影響,使金融中介理論從消極觀點(中介把儲蓄轉化為投資)向積極觀點轉變(在轉換資產的過程中,中介為最終儲蓄者和投資者提供了增加值)。關於這一點,後麵有詳細的論述。
“舊論”將金融中介提供的服務等同於資產的轉形,金融中介向客戶發行債權,而這些債權與其自身持有的資產具有不同的特點。把金融中介視為被動的資產組合管理者,隻能根據他們在市場上所麵對的風險與收益情況完成組合的選擇。事實上,新論與舊論的區分不是很明確,因為任何一種理論的形成與發展都是在以前理論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新舊之間很難截然分開。金融中介理論的發展也不例外。本文打算以金融中介理論發展的時間順序來展開論述。
(一)古典的金融中介理論
古典的金融中介理論包括相互對立的兩種理論即信用媒介論和信用創造論。早期對金融中介進行研究的可能是亞當?斯密、大衛?李嘉圖、約翰?穆勒等人的信用媒介論。其基本觀點是:1、貨幣隻是簡單的交換媒介和一種便利交換的工具,這是信用媒介論的全部理論基礎;2、信用僅僅是轉移和再分配現有資本的一種工具,並不能創造出新的資本;3、銀行的作用在於媒介信用,而不是創造信用;4、銀行必須在首先接受存款的基礎上才能實施放款;5、銀行通過充當信用媒介,發揮著轉移和再分配社會現實的資本,提高資本效益的作用。信用媒介論的出現是由當時客觀經濟基礎決定的,有它合理的成份。但是它排除了銀行超過其吸收的存款數量而進行貸款的可能,這在紙幣流通條件下就不十分正確了。隨著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銀行在國民經濟中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它由普通的中介者變成萬能的壟斷者。麵對這一現實,簡單樸素的信用媒介論無法解釋。於是信用創造論便應運而生。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