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全站下载 >> 行業分類>> 飲食酒類>> 生活飲食>> 資料信息

河橫綠色食品之路越走越寬(doc 5頁)

所屬分類:
生活飲食
文件大小:
34 KB
下載地址:
相關資料:
綠色食品
河橫綠色食品之路越走越寬(doc 5頁)內容簡介
河橫綠色食品之路越走越寬內容提要:
1、組建班子,建設河橫綠色食品科技園。班子主要由技術人員組成,一名黨委副書記牽頭,一名科技副鎮長任組長,綠色食品科技園以河橫為核心,統一規劃,占地3000多公頃。為讓點上經驗在麵上開花,我們以河橫村200公頃連片種植的農田作為首批綠色食品開發基地。在原有農田基本建設的基礎上,通過各種籌資渠道,先後投入300多萬元,進行了配套設施建設。其主要建設項目是機耕橋、排灌站、水泥排灌渠、機耕道、綠化林帶、養殖場等,並建有一占地60公頃初具規模的現代化小農場。在其它行政村,將農田連片,溝渠配套,排灌方便,地力好的農田,定為基本農田保護區,共建15個保護區,120個保護塊,保護麵積3446公頃,保護率達97%。
2、橫下一條心,狠抓環境治理。主要做法是“一砍、二堅持、三優化”。“一砍”對象是在汙染的工廠和土窯。有一投資300多萬元的精製棉廠,經濟效益可觀,但汙染嚴重。為治理環境,最終還是下決心使其停產。同時砍去土窯18座。“二堅持”是指在加快工業發展的進程中,堅持環境保護為前提,決不要有汙染的經濟業績。重汙染廠,效益再好堅決不辦;輕汙染不能治的廠也不辦。“三優化”指大力植樹,全園區形成綠化林帶156公裏,林木覆蓋率20%,達國家級標準。土壤施肥以有機肥為主,占總施量的3/4,基本上不再施用有害的化肥農藥。
3、科研、培訓、服務、推廣有機結合。幾年來,園區先後與國家、省農林、環保、科研、院校及省綠辦等部門掛聯,請他們參與園區生態農業建設方麵的規劃和指導,對生態農業難題進行攻關,引用和推廣成熟的技術以推進生態農業的發展。在省“綠辦”的指導下,根據園區的實際,製定了大米、醬菜、鹹蛋、肉禽製品等,從種植、養殖到成品加工、包裝的一整套無公害操作規程。
在農作物病蟲防治方麵具體采取了3項措施。一是加強測報,測報損失≤5%,則不防治;二是應用豐產溝、擱田,調整播期,保護利用天敵(如稻田養蟹、稻鴨共作等)農業措施避開和減輕病蟲發生;三是需要防治時,絕對不使用常規的化學農藥,而是采用無汙染的、無殘留的生物製劑。
在綠色食品種植施用有機肥方麵,園區采取了4項措施。一是發展生豬、家禽的養殖。二是發展食用菌、轉化麥草技術。四是推廣應用固氨菌液及配方肥等。上述措施的應用使河橫園區的有機肥使用量占總施量的3/4。園區有機質含量從原來的2%上升到現在的2.98%。
先進的生態農業科技要通過農民轉化為生產力。為此,園區在科技培訓上突出一個重點,采用三個方式。一個重點是黨員幹部帶頭學用生態農業科技,掌握2—3部實用技術,並帶動3個科技戶。三個方式:一是陣地培訓,利用企業管理培訓中心校職業學校培訓農民;二是現場培訓,組織幹部群眾到科技大戶、專業村小農場和生態場參觀,讓科技大戶和科技人員現身說“發”;三是舉辦廣播講座、印發資料。通過幫扶、培訓使園區內種養農戶的素質得到了普遍提高。
4、以點帶麵,強化幅射。為了進一步發揮河橫生態科技園區的整體優勢,擴大綠色食品的生產基地。我們以河橫生態科技園區為中心向周邊幅射,並攜手共建,將農田連片、林網完整,溝渠配套,提高地力作為基地建設的主要內容。在原有農田基本建設的基礎上,投入一定量資金進行配套建設。特別是近幾年,我們把綠色食品生產基地建設與農業領導示範方工程有機結合,按照水利標準化、農田林網化、培肥製度化、布局區域化、種子純良化、栽培模式化、作業機械化、服務產業化的要求進行建設。通過“八化”建設,使農業領導示範工程成為綠色食品、新品種、新技術、新成果的實驗基地,園區建設農業領導示範方75個,使基地擴建麵積達20萬畝,基地的擴建不僅使園區內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整治,無公害操作規程得以實施,綠色食品的內在品質得以保證,而且帶動了整個幅射區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和農民收入的增加。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