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全站下载 >> 企業管理>> 管理知識>> 資料信息

微軟亞洲研究院的管理(doc 4頁)

所屬分類:
管理知識
文件大小:
44 KB
下載地址:
相關資料:
微軟, 亞洲, 研究院, 管理
微軟亞洲研究院的管理(doc 4頁)內容簡介

微軟亞洲研究院的管理內容提要:
與傳統工業框架內的競爭參與者們相比,IT公司不一定有廠房、流水線和大量的物業實體,但其所創造的價值卻可能更高——如果把微軟、通用電氣和沃爾瑪這幾個全球市值最高的企業放置到一起觀察,我們會發現微軟無論在企業規模、不動產總量、員工數目等各個方麵均遠遠低於後兩者,然而這並不妨礙微軟在現有條件下繼續提升投資者的信心指數。
所以IT企業的競爭優勢更多地體現在“智慧資源”而非“物質資源”上——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Douglas C. Engelbart)是鼠標的發明人,正是他最早把一個拖著尾巴的木頭盒子與計算控製技術建立關聯——當鼠標被學界一致公認為20世紀最為重要的發明之一,恩格爾巴特亦因其對人機技術的卓越貢獻而先後獲得“馮?諾伊曼獎”和美國“國家技術獎”,這絕對可說是實至名歸,因為我們甚至無法用物質標準來衡量“鼠標之父”偉大發明的價值。
正如研究院前院長李開複博士曾講的:信息技術時代,一個人所創造的價值,很可能超越過去的世紀裏千人、萬人所貢獻出的價值;一個天才所創造出的價值,很可能超越同一時代千名、萬名工程師所貢獻出的價值。順理成章的,對於時刻處在變革漩渦中央的眾多IT企業(尤其是軟件企業)來說,最為重要的、最值得珍惜的便是人的智慧。
IT企業通往成功的另一道“天梯”是構成企業技術核心的知識產權。以軟件企業為例,由源代碼、專利、Know-How和流程所構成的知識產權可說是IT企業(尤其是軟件企業)賴以存在和發展的能量之源。
就軟件企業而言,其發展模式大致是先尋求投資,之後調動力量展開研發,接著把產品推向市場,由此獲得利潤並為最終上市做好必要準備——隻有在整條產業鏈呈閉合狀態的前提下,才能實現產業的良性循環和企業的健康發展。然而,在數字化時代,智慧成果的無損拷貝是一件很容易的事,如果對知識產權的忽視成為一種普遍現象,必將使那些守法的軟件企業難以積累核心技術、存儲智慧能源。
由此可見,以技術為本的IT企業既要有IQ戰略,也要有IP戰略。企業想要不斷逾越更高的發展峰巒,就必須采取措施吸引容留第一流的人才,給他們一個能夠充分發揮其才能的空間,保護和尊重他們的知識和創造,使智慧的價值得以充分體現。
定律二:E = mC2
愛因斯坦從他的相對論中推導出了這條質能轉換等式。該等式的物理學意義很清楚:能量(E)等於質量(M)乘以光速(C)的平方——但如果我們用以探討IT企業的管理和文化,那麼E= mC2便可以理解為:IT企業固然需要一大批有卓越潛質的人才(M),但更重要的——作為企業的領導者,需要尋找或創造一種快速發展的機製(C2),使這些人才的潛質得以完全的釋放。在這個過程中,先進的管理方式、富於感染力的企業文化將在人才個體、人才與人才之間產生一係列正麵的連鎖反應,從而最大程度地為公司創造能量(E)。
IT企業可否突破“企業發展的常規速度”,關鍵便在於能否找到和創造一個這樣的可產生連鎖反應的機製。如何營造這樣一種可產生“智慧聚變”的環境?這是管理者必須深思慎舉的大問題。首先應該是發揮已有人才的品牌效應。研究院前院長李開複尚在卡內基梅隆大學就讀時便開發出了擊敗人類世界冠軍的電腦(1985),之後無論在Apple、SGI,還是在微軟,他都表現出了令人激賞的專業才華和運籌帷幄的管理能力;我們的兩位副院長沈向洋和張宏江,前者是全球計算機圖像處理研究領域的頂尖高手,後者則是多媒體視頻檢索處理技術領域的世界級專家。李開複、沈向洋和張宏江在各自的研究領域有著極高的知名度——借助他們的“品牌”,研究院得以在相對較短的時間內彙聚了中國和美國的一大批技術高手,從而形成了今天這樣的規模。最近,IBM“深藍項目之父”許峰雄博士回到北京加盟微軟亞洲研究院,再次證明了我們這一策略的正確性。其次,吸引人才以外,我們還需要在現有條件下培養人才,使他們淋漓盡致地發揮出各自所蘊含的潛質。眾所周知,做研究、搞項目、寫文章不僅需要IQ,還需要EQ(情商)。在研究院,我們有一個被稱為“明日之星”的人才培養計劃,該計劃包括一係列旨在提升研究人員工作技巧和職業素質的課程,涵蓋了研究、開發和企業文化等多個方麵。事實證明,這個人才培養計劃的確起到了它應有的作用,我們的研究人員普遍反映這些課程讓他們“找到了事半功倍的途徑”,而且“視野更清晰了”。最後,吸引人才、造就人才僅僅是完成了企業的“能源儲備”,如何利用這些“能源”,使之發揮最大的“能量”呢?這就需要管理者為人才提供“發揮能量”的環境、過程以及必要的“刺激”。數字墨水分析技術的發明者王堅加盟研究院前在大學裏教授心理學。他曾說起過,研究院沒有等級觀念的壁壘、沒有論資排輩的習俗,這是一個能夠讓研究人員安心去做“可以記一輩子的大事”的地方。不過,“可以自由自在做自己想做的研究”隻是一個方麵,研究院內並非沒有壓力,對於那些習慣於“坐著想事情”的人來說,我們的各個項目組之間你追我趕、不甘人後的這種氛圍肯定會讓他無法適應。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