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全站下载 >> 企業管理>> 策劃方案>> 資料信息

西方策劃學的理論體係(doc 49)

所屬分類:
策劃方案
文件大小:
591 KB
下載地址:
相關資料:
西方, 策劃學, 理論體係
西方策劃學的理論體係(doc 49)內容簡介
本章重點介紹關於策劃理論的一些基礎知識。我們著重選取了政治、軍事、文化、心理、行為五個獨立的方麵對策劃的理論知識進行係統的闡述。當然,策劃學本身就是一個龐大的係統工程,它所囊括的內容遠非本書所涉及的這五個方麵,希望我們在這裏所做出的能會起到一個拋磚引玉的作用,廣大的讀者在閱讀後不僅可以掌握這幾方麵,同時能夠舉一反三,把這些理論知識運用到具體的策劃實踐之中。 www.damarti.com中國最龐大的資料庫下載 第一節 理論概述在西方策劃學的長期發展過程中,隨著策劃所麵向的範圍和角度不同,以及現代的科學理論和科學方法對策劃理論的滲透,產生了不同類型的策劃理論。我們可以將策劃的理論做以下的分類。 一、政策策劃理論 政策策劃也稱作綜合策劃,主要指在政府、企業、社會組織製定戰略性、全局性的方針政策、發展規劃、設計大型工程等類項目時,提供可行性方案或論證的策劃服務。就學科類型而言,它是一種綜合學科性的策劃。政策策劃涉及政治、外交、經濟、軍事、科技、等社會生活諸多領域,因此也就產生了與之相適應的策劃學科,這主要有政治策劃學、軍事策劃學等。 二、經濟策劃理論。 經濟策劃主要為本國、本地區、本企業的經濟發展方案、規劃提供策劃服務。在全球經濟一體化趨勢的加強和世界經濟的迅猛發展的條件下,經濟策劃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與之相適應的關於企業策劃學、營銷策劃學、經濟管理策劃學等策劃理論應運而生。 三、文化策劃理論 文化策劃是在社會文化領域,針對有關文化及其相關問題所采取的策劃行為。它的理論包括一般文化策劃學和具體文化策劃學,其中一般文化策劃學主要介紹有關於文化策劃的總體理論,總的原則和方法,而具體文化策劃學則是針對社會的相對微觀的文化領域所進行的策劃,如影視策劃、圖書策劃、體育策劃、新聞策劃等。 四、科技與工程策劃理論。 這類策劃為製定科技發展戰略與政策、技術改革與創新、新產品開發、工程建設論證等服務。它的理論體係包括科技策劃、工程策劃、產品策劃等等。 五、科學策劃理論。 這裏的科學策劃體係指的是利用和依靠當代的先進科學理論和科學方法所形成的理論體係。它們一般依托於一門成熟的理論,並將該理論的範疇、概念、研究方法、成果等運用到策劃中,形成獨特的策劃理論體係。它們一般不針對某些具體的問題,隻是在研究方法和思維模式上給人以指導。如心理策劃法、行為策劃法等等。 第二節 政治策劃學 政治策劃既是科學,又是藝術。隻有在實踐中掌握了這門科學並正確運用這種藝術,才能使自己在政治鬥爭中立於優勢地位。研究政治策劃學,不僅有理論上的意義,而且更具有實踐上的意義。 一、政治策劃的內涵 政治策劃由政治戰略策劃和政治策略策劃兩部分組成。要了解政治策劃,首先要知道政治戰略和政治策略的含義。“戰略”一詞,原是軍事學中的術語。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戰略”一詞也被引入社會的其它領域,於是產生了經濟發展戰略,政治發展戰略,科技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等等。將戰略理論用於政治學方麵就是政治戰略。所謂政治戰略,指的是“一個國家、政黨、政治集團或聯盟在一定曆史時期製訂的全局性的政治活動的綱領和目標及其主要力量的總體部署”。策略從屬於戰略,是在具體曆史條件下為了爭取實現某個戰略目標的形式、方式和方法的總和,是完成某一時期戰略任務的具體行動路線。政治學理論中涉及的策略是指政治策略,即在特定的曆史時期為實現特定的政治戰略而采取的政治鬥爭形式、方式、手段和步驟。 二、政治策劃的特點 政治策劃是遠景規劃與短期目標的統一,宏觀與微觀的統一,穩定性與靈活性的統一。它的這三個特點表現在政治戰略和政治策略的統一關係上。1、遠景規劃與短期目標的統一。政治戰略立足於未來,是一個較長時期的總的行動指導方針。政治策略則著眼於當前,是為短期發展而製訂的方針、計劃、行動指南以及所采取的具體的鬥爭形式、組織形式。政治戰略為政治策略提供原則和方向上的指導;政治策略是政治戰略的實際實現手段。2、宏觀與微觀的統一。政治戰略立足於宏觀方麵,是某一曆史時期內總體的指導思想,以取得全局勝利為目標;政治策略則著眼於微觀方麵,以取得某一局部的成功或勝利為目標。政治策略是政治戰略的一部分,服從和服務於政治戰略;政治戰略則通過政治策略逐步實現或完成3、穩定性與靈活性的統一。政治戰略是一個較長曆史時期內的整體發展的目標,在政治目標達到之前要保持相對的穩定,不能經常變化。這種穩定是相對的穩定,它一方麵表現在一定曆史時期內總體上不變化,但超出了這個曆史時期或完成了某一戰略目標之後,就要變化和調整,進行戰略轉移。還表現為在整體不變的情況下,根據具體情況對局部戰略作相應的調整,以不斷適應隨時發展變化的新情況。 三、政治策劃的作用 政治策劃的作用突出地表現在以下兩個方麵:1、它是政治鬥爭勝利的重要保證。所謂政治鬥爭主要是指各階級、階層、政黨、民族、國家及政治力量和政治組織之間圍繞政權而發生的衝突。要想在這樣的鬥爭中取得勝利,進行正確的政治策劃是非常關鍵的。2、它是政治發展得以順利進行的重要保證。所謂政治發展,是指落後的政治係統向先進的政治係統進化的過程,也是指傳統社會向現代化社會變遷過程中在政治領域裏發生的變化。政治發展是不以人的意誌為轉移的曆史必然。隨社會經濟的發展,任何一個國家或遲或早,或快或慢都要開始政治民主化,增加社會成員政治參與的廣度和深度。但是,為了使這種政治發展能順利進行,就需要進行正確的政治策劃。比如,古希臘政治改革家伯裏克利倡導的各級官吏職位向所有公民開放,公民享有平等自由,一切權利歸於公民陪審法庭的政治戰略,促進了“雅典的黃金時代”的形成。 四、如何進行政治策劃 因為政治策劃是由政治戰略和政治策略兩方麵組成,所以要進行正確的政治策劃,必須做到製定好合理、有效的政治戰略和政治策略。1、政治戰略的製定政治戰略的製定是有關總體的奮鬥目標、總體規劃和全局性指導思想的策劃活動,並具有宏觀性和相對穩定性的特點。因此,製定政治戰略必須依據對曆史的總結,對現狀的分析和對未來的預測。(1)總結曆史。總結曆史是為了吸取經驗教訓,站在新的曆史高度製定新時期的政治戰略。人類社會是持續發展的,政治鬥爭和政治發展也是一個從低級向高級發展的持續的過程。所以,政治戰略也有繼承性。這種繼承性就是要充分地借鑒、利用以往政治戰略的成功經驗,避免重蹈其失誤的覆轍。(2)分析現狀。分析現狀就是要充分了解清楚現實的具體情況,抓住重點和關鍵,有針對性地製定政治戰略,使之更加切合實際。具體說,首先要分析製定和實施政治戰略所處的客觀環境。這種客觀環境包括國際政治環境和國內政治環境兩個方麵。國際政治環境可謂“世情”,包括時代的特點,世界政治格局,本國與其它國家、政治組織的政治關係等等。明確所處時代的特點,是製定政治戰略的重要前提。隻有針對時代特點製定的政治戰略,才能使政治策劃順應曆史潮流而有效的發揮作用。 正確分析所處時代的世界政治格局,是製定政治戰略的又一重要前提。所謂世界政治格局,是指國際舞台上的主要政治力量之間在一定時期裏的相互聯係、相互作用而形成的一種結構狀態,也就是國際政治舞台上的政治力量的對比狀態。隻有針對這種政治力量結構狀態或對比狀態製定的政治戰略,才能有的放矢,適應政治鬥爭和政治發展的需要。 正確認識本國與其它國家、政治組織的政治關係的現狀,也是製定政治戰略的重要前提。由於各國實行的社會製度、政治製度不同,國家間的政治關係非常複雜,如何認識和處理同其他國家,特別是社會製度不同的國家的關係,對政治戰略的製定是非常重要的。國內政治環境是國情的一部分,包括各階級、政黨和政治集團的政治經濟狀況和力量對比狀況。這種政治經濟狀況集中地反映了它們之間的關係和所處的地位,並且直接決定著它們的政治態度和政治動向。因此,製訂政治戰略時,必須分析研究各種政治力量在社會政治、經濟生活中的地位,搞清楚它們的願望和要求,了解它們目前動向和長遠的發展趨勢,認清它們之間的相互關係(是盟友還是鬥爭的對象)。這些是製定政治戰略的重要基礎。(3)預測未來。預測未來是為了正確認清形勢,深刻地洞察未來社會的需求,客觀地估計各階級、各政黨和各政治集團的未來發展方向和發展潛力,充分地估計可能對政治鬥爭和政治發展產生影響的各種因素。在這樣基礎之上製定出來的政治戰略,才能確保政治策劃的順利進行並取得成功。進行政治戰略的製定時除了要認真總結曆史經驗,詳細研究現實和科學地預測未來之外,還應當注意把政治戰略劃分為不同的階段以確定不同曆史階段的不同戰略目標和戰略重點,正確地處理好不同階層的政治戰略的銜接問題和戰略重點與非重點的關係問題。2、政治策略的製定政治策略從屬於政治戰略,具有暫時性和局部性的特點。所以,它的製定一方麵要符合政治戰略的製定原則,服從總體戰略的要求,另一方麵要要注意以下幾點:(1)不僅要按照政治戰略的總體目標,而且要根據政治鬥爭和政治發展的實際需要,采取相應的鬥爭形式、組織形式,適時地配置自己政治力量。(2)要善於捕捉政治鬥爭和政治發展的關鍵環節,把握時機以確保取得具有戰略意義的局部性成功和勝利。(3)要根據不同時期或階段的政治鬥爭和政治發展的需要,靈活機動地采取多種多樣的手段和方式。上麵雖然分別地介紹了政治戰略和政治策略的製定,但在實際操作過程中,製定政治戰略和製定政治策略是不可截然分開的,它們同屬於政治策劃的全過程。在製定政治戰略的同時,往往也要製定出實現它的手段,即政治策略;而製訂什麼樣的政治策略,都要服從和服務於政治戰略製定的需要。 五、政治策劃的原則 為了保證政治策劃的科學性和有效性,能夠取得預期的收效,在進行政治策劃中,必須遵循以下的基本原則。1、要形成對自己最有利的力量對比關係,現在,國際和國內的政治鬥爭的最終結局取決於各種因素的綜合作用,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力量的對比。一般而論,獲得勝利的政黨、政治集團或政治組織,在力量對比上一定要占有優勢或處於絕對的優勢。因此,政治策劃的主要任務之一,便是正確地配置政治力量,改變各種政治力量之間的實力對比關係,爭取在這方麵取得明顯的優勢。2、要堅持敢於鬥爭與善於鬥爭的統一。所謂敢於鬥爭,就是指在進行政治策劃時,要有氣魄和膽量,毫不畏懼的麵對政治鬥爭中的各種對手(包括非常強大的對手)和政治發展中的一切困難。同時,政治鬥爭和政治發展是一個十分複雜的政治演變的現實過程。所以,光有敢於鬥爭的勇氣是遠遠不夠的,還必須考慮政治策劃的如何實現問題,也就是要善於鬥爭。所謂善於鬥爭,就是重視具體政治鬥爭的對象、環境和政治發展的現狀,仔細地進行分析研究,指導政治鬥爭取得勝利和使政治發展順利進行。3、要堅持當前目標同遠景規劃的統一將當前目標與遠景規劃結合起來是進行政治策劃的重要原則。它體現了目前利益和長遠利益的有機聯係和統一。這在介紹政治策劃的特點時已作說明,因此不再贅述。4、要適時進行戰略轉移影響政治戰略形成的各種因素如國際政治環境因素、國內政治環境因素總是處於不斷地發展變化之中。因此,同一種政治戰略在某一曆史時期的不同階段要相應地做短期或局部的調整,形成不同的戰略重點,以符合國際政治環境和國內政治環境變化的要求。也就是說,政治戰略雖然要有長遠性和穩定性,但絕不是僵化的,一成不變的。如果某一階段的戰略任務已經完成,戰略目標已經達到,或者是國際政治環境或國內政治環境發生重大變化(如世界出現新的政治格局、國家之間的關係出現重大變化或國內各種政治勢力的力量對比舊的平衡被打破),在這種情況下,就要適時實行政治戰略調整或轉移。嚴格地說,政治戰略調整和政治戰略轉移還不一樣。政治戰略調整一般是對實施過程中的政治戰略的改進、充實和完善,是一個比較穩定、循序漸進的過程。戰略轉移則是一種政治戰略向另一種政治戰略的過渡,其方式有漸變和突變兩種。漸變指政治戰略過渡過程中呈現出平穩的狀態;突變指這種過渡呈現出的不平穩狀態。是否實行戰略轉移,究竟采取什麼方式實現政治戰略轉移,通常取決於國際和國內各種政治因素的變化的具體情況。5、要善於把握政治策略的靈活性與政治戰略相比,政治策略因其自身的短期性、微觀性和多樣性的特點而非常靈活。所謂政治策略靈活性,就是指在堅持總體政治戰略基本不變的前提下,為了實現一定的具體戰略目標,根據客觀形勢的變化,靈活機動地運用各種政治鬥爭的方法和手段,采取適當的處置方法進行隨機應變。政治策略的靈活性的具體要求是:(1)在堅持政治戰略目標的前提下,要善於掌握一切政治鬥爭手段和一切政治發展途徑。(2)要善於根據政治戰略任務的要求和政治形勢的發展變化,巧妙地把各種鬥爭形式、手段和發展途徑有效地結合起來,配合使用。(3)要善於在政治力量對比於我不利和政治發展遇到較大阻力的情況下,能夠把政治戰略目標的堅定性同政治策略上必要的妥協和讓步結合起來。6、要善於使用政治妥協善於妥協是進行政治策劃的重要內容。在國內國際的政治鬥爭中,妥協是經常發生的。正像不會討價還價的商人不是精明的商人一樣,不會妥協的政治家不是真正的成熟的政治家,妥協是政治家必須掌握的政治策劃手段之一。所謂政治妥協,就是各種政治力量在發生衝突或進行鬥爭的過程中,在尋求達成一定協議的過程中,一方向另一方或雙方彼此之間所作的讓步;還指在政治發展過程受阻時,迂回甚至暫時地退卻,以圖再進的做法。政治妥協的形式是有很多種,歸納起來有兩大類。第一類的妥協叫做以退為進的妥協。第二類是共退共進的妥協。 但是,不論是哪種妥協,都隻能是在某些局部問題上作的暫時讓步或暫時退卻,而不是在所有問題 上,特別是在重大的原則問題上的全麵讓步或退卻。如果出於膽怯,放棄政治戰略的總體目標和根本原則,那就不是妥協而是投降了。不僅如此,政治妥協還是不穩定的,一旦政治形勢和政治力量對比關係發生變化,妥協就要為鬥爭、退卻就要為進攻所取代。 第三節 軍事策劃學 軍事策劃是一種特殊策劃,本節隻做簡略介紹。 一、軍事策劃的含義軍事上的策劃行動是為了達成某種特定的軍事目的,特別是關於作戰的目的、方式、時機的選擇,依據各種條件而進行的一些思維策劃活動。軍事或作戰問題關係到國家或民族的生死存亡,是必須要加以認真考察研究的。因此,科學地進行策劃,是軍事將領和軍事指揮員以及軍事決策機關最重要的工作和活動,是軍事指揮工作的核心所在。在軍事或戰爭領域,勝負固然取決於雙方的軍事、政治、經濟、地理、戰爭性質、力量對比、國際環境等種種條件,然而還必須加上主觀的努力,這主觀的努力之中,首要的就是對戰爭或作戰的正確指導,也就是進行正確的軍事策劃。軍事策劃的目的就是力爭主動,避免被動,隨時保持軍隊行動的自由。軍事策劃是戰爭中運用謀略和進行作戰指導的藝術。簡單地說是為作戰尋求最佳方案的運籌規劃活動。軍事策劃在軍事鬥爭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通觀世界的軍事史,可以說沒有一場戰爭是不用軍事策劃的戰爭。二、軍事策劃的內容 軍事策劃的內容包括動態的七個方麵1、形勢分析進行軍事策劃時必須全方位掌握各種信息,所以形勢分析中要兼顧國際和國內兩方麵,不可偏向一端。2、明確戰略目標明確戰略目標是進行軍事策劃的前提。目標確定了,才能研究軍事實力和軍事戰略方針問題。目標分為大目標和小目標,大目標即國家目標,小目標是軍事目標。國家目標是國家在政策上所指向和精力上所應從事的基本目標,而軍事目標則是通過軍事行動和利用各種軍事實力來完成的特定使命或任務。國家目標和軍事目標是緊密聯係的統一體,國家目標就是戰爭的政治目標,而軍事目標則是達到政治目標的手段。國家目標是軍事戰略最終實現的目標,而軍事目標則是軍事戰略直接實現的目標。3、選擇對象在確定了戰略對象之後,就要確定打擊和聯合的對象。打擊對象不可過多,在一個時期內最好隻有一個,否則就會陷入四麵受敵的不利局麵。聯合的對象應該廣泛,應把一切可以聯合的力量聯合起來,即使不能聯合,也要促使其中立。這樣才能最大限度地孤立敵人、壯大自己.從而保證順利地實現自己的戰略目標。對象國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隨國際形勢的變化經常變動的。所以沒有永久的朋友,也沒有永久的敵人。對於打擊和聯合的對象,要根據國家利益和國際關係的變化隨時調整。4、組織力量軍事實力是製定軍事戰略的基礎,也是實現戰略目標的手段。所以,在戰略目標確定之後,就要組織實現這個目標的力量。戰略目標不能超出力量所允許的範圍,力量也要適應目標的需要。在研究力量時,既要考慮現實的力量,又要考慮潛在的力量;既要考慮本國的力量,又要考慮盟國可以調用的力量;既要考慮數量,又要考慮質量;既要考慮物質方麵,又要考慮精神方麵。力量的規模要與達成目標的需要相適應,既不能過大,也不能過小。5、力量的部署有了實現戰略目標的足夠的力量,還要把這些力量合理地部署到需要的地方。力量的部署隨國家利益、戰略目標和作戰對象而定。力量部署的重點是國家主要利益、主要戰略目標和主要作戰對象所在之處。6、力量的使用力量的使用分平時和戰時兩種情況。在平時,軍事力量主要是作為政治外交鬥爭的工具,起訛詐和威懾的作用,當然也包括為了達到某種政治目的而采取的的軍事行動;作戰時,軍事力量的任務就是獲得戰爭的勝利。我們在這裏談的力量的使用,主要是後者。也就是要研究打什麼仗和如何打仗的問題。7、使用武力的時機就是在什麼時間和什麼情況下使用武力。這可分兩種情況:一是被動的,即預測假想敵人可能對己發動戰爭的時間,自己不得不作出反應;二是主動的,即根據自己的戰略需要,決定在什麼時間對敵發動戰爭。三、軍事策劃的特征軍事策劃除了完全具備一般策劃的特征之外,更由於軍事領域自身的特點,使其具有如下幾個明顯的特征。1、強烈的對抗性2、隱蔽性.3、偶然多變性4、時間上的緊迫性5、軍事策劃的權威性四、軍事策劃的原則進行軍事問題的策劃時,必須遵循以下一些原則:1、係統原則軍隊的作戰能力是一種綜合的能力,軍事策劃的目的在於使軍隊這個作戰係統更好的運作。所以在進行軍事策劃時要以係統原則為指導,進行整體,有層次的動態策劃。軍事策劃者隻有掌握了係統原則,才能站到較高的層次上,時時處處從全局著眼來分析、思考與處理問題,也就是能夠站得高,看得遠,超脫局部的、個別的情況與條件,全麵地策劃軍事與作戰問題。2、目標原則策劃者首先和最為關注的核心問題就是目標的選擇。隻有準確選擇軍事上的目標,係統的運作才能有所遵循。確定軍隊的作戰目標,主要的依據有:(1)是上級賦予的作戰任務,(2)上級的手段往往就是下級的目標。(3)要從各種的效率指標中加以分析研究,找出最能反映行動目的的那個效率指標。3、優選原則策劃的過程,不僅僅是決定一個行動方案,更重要的是要產生與形成一個經過優選了的行動方案。第一,軍事策劃是受到客觀條件的製約的,正是由於受到種種約束,才需要策劃,才需要選擇在約束條件下的最優解。它所麵臨的約束條件,一方麵是客觀上的限製條件。另一方麵則是主觀上的某些要求。不從客觀實際出發,片麵地追求主觀需要的滿足,必然脫離實際,而使指標過高的目標無法實現;消極地隻在可能的條件下行動,則是不求進取、保守主義的行為,會貽誤戰機,喪失優勢。所以要在可能的條件之下,爭取最好的結果,這就是優選的目的與意義所在。第二,對於優選,不能僅僅理解為是選擇如何實現目標的最佳途徑,優選必須貫徹於策劃活動的始終。也就是說,通過優選,可以回過頭來重新確定目標。當通過分析種種約束條件,發現指標過高或目標確定得不準確之後,就應該重新通盤地考慮整個的行動計劃。4、定性與定量相結合的原則軍事運籌學和軍事係統工程的最顯著特點就是力求用數量形式,描述並揭示係統內部及其與外部環境的互相作用關係對整體功能影響程度的,所以說定量分析已經成為軍事策劃中不可缺少的內容。而 在強調運用定量分析的同時,也不能忽視定性分析的作用。因為軍事上的定性分析,許多是從以往行動中經驗、教訓進行的總結,也是十分寶貴和具有使用價值的。五、軍事策劃者的能力要求軍事策劃是由各級軍事指揮員進行的。由於其策劃領域的特殊性,對於軍事策劃者提出了特殊的能力要求。在現代戰爭的條件下,一個合格的軍事策劃者必須具備以下幾種條件:1、合理的知識結構第一,軍隊策劃人員必須精深軍事學知識。第二,要了解相關的自然科學、社會科學、思維科學、係統科學的基本理論和技術。第三,要係統掌握軍事數學、軍事係統工程、軍事經濟學等交叉學科的知識。二、高智力水平這要求軍事策劃者要具有敏銳的洞察力、良好的記憶力、思考能力、判斷能力以及豐富的想象力等,要足智多謀。三、良好的心理機製軍事策劃工作緊張、艱苦、危險、激烈,軍事指揮員在指揮任務時,心裏負荷大,所以,對於指揮員的心裏素質要求能夠沉著,果斷,堅定,理智,慎終。四、強健的體魄指要有強健的體格與充沛的精力。弱不禁風的體質根本不是一個軍人的要求,更別說是軍事策劃者了,它隻會成為戰爭中的無謂的犧牲品;精力不濟則會導致不能勝任緊張、複雜的軍事指揮工作。同時,一個合格的軍事策劃者好還保持飽滿的精神狀態和良好的精神麵貌,這樣的體魄才能有助於人的能力的發揮,特別是在緊張、艱苦、精神壓力大的情況下勝任繁重的指揮工作。第四節 文化策劃學一、文化策劃學的內涵和基本要素所謂文化策劃,就是指策劃主體(策劃人或策劃組織)通過對一定文化環境的調查和進行係統的分析,利用已經掌握的有關文化資料及手段,科學、合理、有效地推動文化活動的進程和文化的交流與傳播,並且提前判斷文化活動開展的順利程度及其效果,具有一定功利性質的行為。二、文化策劃的基本要素文化策劃的基本要素包含進行策劃行為的主體、策劃行為所指向的客體以及策劃所麵臨的環境等。1、文化策劃的主體文化策劃的主體,我們又稱之為策劃者,是指策劃活動的執行人。文化策劃的主體按主體構成的層次性劃分,可分為國家的策劃機構、策劃公司與團體、文化主管機構、文化商業機構、個人策劃者等等。2、文化策劃的客體文化策劃的客體,我們又稱之為受策劃者,是指策劃活動所指向的對象。文化策劃的客體分為自然界的事物和社會中的事物及思想兩大類,它既可以是客觀物質世界,也可以是主觀精神世界。但不能說一切事物都是文化策劃的客體,文化策劃的客體必須具有相關性、對象性。事物經過策劃主體改造時,才能成為策劃客體,因此說脫離主體的客體是不存在的。現階段,文化策劃一般研究企業文化策劃、影視策劃、圖書策劃等。3、文化策劃的環境文化策劃的環境也是文化策劃的外部條件,是文化策劃運行的土壤。策劃主體與策劃客體的結合隻是形成了策劃的內部結構。策劃要想得以實施,必須具備一定的環境,離開了策劃的環境就無法進行策劃活動。有利的策劃環境可以對策劃活動的運行起到促進作用,是推動策劃活動順利實現的外部因素。策劃環境是一種客觀存在,它包括自然環境與社會文化環境。自然環境是指地理位置、氣候、交通狀況、資源等條件;社會文化環境是指群體活動空間的文化氛圍。文化策劃的主體、客體與環境之間是相輔相成、不可分割的統一體。研究文化策劃學不能將這三者割裂。因為缺少其中任何一項要素,文化策劃活動都將不複存在。任何一項優秀的文化策劃都是主體、客體與社會文化環境的完美和諧的統一體。三、文化策劃的特征1、文化策劃的地域性不同地區和民族都有自己特有的文化傳統。文化策劃必須入鄉隨俗,洞察其地域性的特點,將策劃與該時該地的特有文化結合起來。2、文化策劃的功利性功利性是文化策劃所要實現的目標之一。它是指策劃能給委托人帶來的經濟上的滿足或愉悅、獲得實際的利益或良好的社會效益。3、文化策劃的時效性文化策劃的時效性集中體現在各個企業或組織在進行文化策劃時的種種適時行為。比如說企業以節日為契機的產品促銷行為。這種節日商品並不是一種純粹的商品,而是一種文化理念、文化信仰和文化氛圍的結合體。企業或組織向消費者輸出商品或服務時,消費者獲得的不僅是使用價值的滿足,而且也是對文化的一種攝取,從而使企業文化感染消費者,激起他們的消費動機,來引導消費本企業(或組織)的文化,為企業創造經濟利益。要想達到這一目的,必須以文化策劃的時效性為前提的,離開了它,策劃便是無的放矢,不會帶來效益。4、文化策劃的超前性文化策劃的超前性是指進行具體的文化策劃活動之前必須經過深入的調查研究後。文化策劃與其它策劃活動相比具有自身的特點。文化的內容十分廣泛,文化的寓意深長悠遠的。文化策劃活動之前深入調查相關的文化背景,可以避免在策劃活動中犯低級的原則錯誤。對文化環境、文化寓意、文化產品、競爭手段、消費者心理等因素進行準確而深刻的調查是文化策劃活動取得成功的前提。5、文化策劃的社會性文化的發展體現著社會的進步,文化策劃活動則體現了社會化的趨勢。隻有迎合社會化的需求才能更好地實現訴求目標。文化策劃實踐中,經常會看見商業組織通過讚助體育比賽,援助受災地區,捐助公益事業等方式構築策劃主題,塑造實體的社會形象,所以說社會性是文化策劃活動不可缺少的一項重要特征,任何的策劃活動都應該滿足全體或部分公眾的社會性要求或符合社會整體利益。四、文化策劃的作用從盧浮宮到金字塔,世界上許多著名的建築都凝結著人類文化策劃的智慧結晶。任何一種文化的發展都離不開創造,任何一個文化項目的成功都與創造相聯而創造就是策劃,策劃體現著創造行為。創造社會文化,能夠推動文化的發展,能夠帶來經濟和社會效益。所以說,文化策劃在社會的發展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1、文化策劃有利於弘揚民族文化,促進文化事業的發展總體上講,文化策劃主要在以下幾個方麵起著重要作用: 文化策劃都是在一定的文化背景之下,在一定的文化氛圍之中,以文化為紐帶,達到策劃者的預期目的。在策劃目的達到的同時大大弘揚了本民族的文化。通過各種貼近大眾、貼近生活的文化策劃活動,可以使文化事業自身得到推動和發展。成功的文化策劃活動,可以在各個民族、各個地區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取長補短,有利於文化事業的健康發展,促使文化事業不斷地自我完善。2、文化策劃可以帶來可觀的經濟效益當代產業社會,文化無孔不入,可以說任何經濟活動都是以一定的文化樣式進行的。即使是經濟活動的各個環節,如生產、運輸、銷售、分配等,都直接或間接地蘊含著各種文化因素。它們的功能的發揮發揮都是建立在文化基因之上的。文化滲透於整個經濟領域,既表現為動力、資源,又體現為一種推進器和潤滑劑。同時,文化作為民族精神的載體,它決定一個民族的價值取向。複興一種文化,往往表現為複興一種民族的價值觀;然後,經濟發展的指向也就被確定。3、文化策劃有利於企業的發展進行企業文化策劃是文化策劃的重要內容之一。企業文化是對企業精神世界的追求。這種追求在現代市場經濟競爭日益激烈的條件下具有重要的地位。文化策劃活動已經成為企業參與市場競爭的有效手段之一。現代企業之間的競爭不僅僅是財力、物力的競爭,更為重要的是智力和腦力的競爭,也就是關於人和管理的競爭,一種企業精神的競爭。進行企業文化策劃可以增強企業內部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提高企業的整體素質,可以擴大對外競爭的影響力,提高企業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一個企業要想具有強大的市場競爭實力,要想讓其生產的產品能夠搶占世界市場,不僅要擁有先進的科學技術和先進的設備,更要擁有一種先進的企業理念、企業精神。而這些企業理念、企業精神等又都是企業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現代社會中的企業而言,企業的文化策劃已成為企業的經營之魂、管理之魂,對企業的發展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4、文化策劃有助於文化的交流與傳播現代社會中,文化策劃已經成為進行文化交流與傳播的重要手段。由於文化具有地域性的特征,一種文化要想為其它地域的人所接受或認同必須經過文化的傳播。文化策劃在這其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這種傳播有時表現為直接性的傳播,如文化團體的對外演出與交流活動、文化產品(如電影、音樂、圖書等)的引進;有時也可通過其它的形式間接傳播,這種傳播一般以一定的商業背景為依托,如麥當勞、肯得基就體現著一種高效率生活、工作環境下的飲食文化。5、文化策劃是進行政治策劃的重要手段之一現代的政治鬥爭中,攻心戰是較多采取的一種手段。目的是通過一種文化的滲透與侵入,在對手的心靈深處發生潛移默化的作用,使其在不自覺的狀態下接受或承認自己的價值觀念或行為模式,讓對手在心理上向自己投降。所以,在政治策劃中一般都包含有文化策劃的內容,而文化策劃也就成為政治家進行鬥爭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四、文化策劃的原則1、高品位原則文化的品位是指文化活動中有用元素,即有利於文化精神傳播、社會進步、經濟效益獲取的因素含量的百分比,這些元素的含量越大,文化活動的品位就越高。運用高品位原則,首先要了解策劃對象和策劃目標的文化需求。策劃對象的願望及要求限製了策劃活動的施行。策劃對象的素質,是策劃活動開展的基礎。針對不同對象的不同文化要求,采取不同的對策,使其願望要求得到一定的滿足,才可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才能使高品位得以體現。其次,要求策劃者,有高瞻遠矚的眼光,有深厚的文化底韻,才會取得高品位的效果。最後,這種觀念要深人人心。取得包括策劃者、具體實施者以及大眾的認同。隻有觀念上得到重視,才能更為徹底地施行和收到良好的效果。2、情感原則情感是人類所特有的一種心理過程或心理狀態,人總是對那些符合或滿足自身需要的東西產生積極的、肯定的、喜愛和接近的情感傾向,而對那些與自身需要無關或相抵觸的則報之消極、否定、厭惡和疏遠的態度或情緒體驗。因此,人們麵臨外部的各種各樣的刺激或信息時,都會根據自己的好惡程度來采取對它的不同態度。所以在進行策劃時,加強情感溝通,激發主體——人的積極、肯定、喜愛和接近的正向情感體驗,有著重要作用。加強情感在人與人之間的傳播,傳達愛心,引發共鳴,會產生意想不到的效果。特別是在文化策劃中,共同的情感體驗,使人們產生共鳴,使策劃活動取得成功。3、大眾化原則這裏首先需要指出的是,文化策劃的大眾化原則與高品位原則並不矛盾。可能咋一看來,二者似乎對立,但在實際的策劃活動中,大眾化原則與高品位原則也是相融的,需要綜合運用的。大眾化,並不等於落於俗套,不堪入目,它最本質的內容是服務於人,使人們喜聞樂見。文化策劃的對象,不管是人,是事,還是物,其最終要通過人起作用。隻有人懂得、了解,能產生共鳴,才會發生強烈作用,實現策劃的目標。4、一炮走紅原則這是針對不知名的個人或組織采取的。機會等不來,是要自己主動的創造和利用機會的。如果發現有“暴發”的機會,就需要積極的利用。當然,這需要個人或組織在這方麵一定的積累。5、先期造勢原則人們對事物總有一種期待心理,利用這種心理大量作宣傳,會讓人感到迫不及待,等事物發展開始後,人們對事物的發展的關注是無限的。這種策略對新片上映,新書上市,新的文化項目開發有重要的意義。6、專家名人效應原則利用專家名人在大眾心目中的地位,用他們作為宣傳的窗口和借助的手段是文化策劃的一大策略。很多專家名人在其身後有龐大的崇拜者和追隨者,如果能把這些人都帶動起來,那自然會收到比較好的效果。7、凝結民族情感原則民族情結最容易激勵人,尤其在危難之時,隻要屬於同一民族,用民族情結來調動凝聚力是最有時效的,而文化策劃在為政治宣傳時采用此策略最好不過。8、迎合特殊需求原則滿足大眾普遍需求同時注意到一部分人的不同需求,這些人對其需求的滿足回報是更為誘人的,文化策劃能抓住這一點是必要的。9、依托政府機構組織原則由於政府機構在行政方麵的優勢,可組織政府機構發起進行策劃。文化策劃利用這種策略,不僅可保證策劃執行的順利,又提高策劃的可信度。以上簡要介紹了進行文化策劃的九條基本原則,在實際的策劃過程中,要把這些原則有機的結合在一起,綜合運用,以便取得良好的效果。五、文化策劃與文化產業當文化積累到一定飽和狀態時,就要經曆一次爆發性的擴散,這種擴散是以大量的文化策劃為手段的。如今,我們正處於種擴散的時代,各路文化紛紛飛逸而出,卻又不約而同地都走上產業化之路。隻有充分的了解文化產業的性質,才能更好的進行文化策劃。下麵簡要的介紹一下有關文化產業的知識概述。1、文化產業的認知將文化應用與開發進行產業化運做已成為當代文化發展和進行文化策劃的潮流,它以傳媒為基本條件,以文化消費刺激文化生產。但是,雖然人們已習以為常地去購買一盤音樂磁帶,要真正認識文化產業的基本條件——文化的商品性質,卻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經曆了人類的思維變化和社會生產的一定發展後,人們才逐漸的認識到文化的這種性質。在傳統社會裏,人們將文化產品視為物質產品的分離物,由公眾或國家扶持培育、屬於公益事業,並不進行市場交易。造成這種意識首先是因為傳媒技術未能使世界信息一體化。其次,高效率批量生產規模和技術未能達到一定水準。再次,文化歧視和文化壓迫的存在是產業化文化共享(以文化平等為基本認識)的攔路虎。隻有在工業文明發展進入當代,文化的產業化才不僅成為現實,而且已全方位的滲透於人們的生活之中。2、文化產業的屬性與形態現代工業階段,隨著機器的廣泛應用,社會分工出現了新的趨勢,第三產業迅速發展,成為社會就業和服務的主要形式,產業重心向文化消費性方向轉移。文化產業從人類整體文化中分解、實現、獨立和壯大,它主要表現為以下幾種基本形態:(l)科學技術、文學藝術乃至宗教習俗與產業生產相互滲透,呈整體化交融發展的趨勢。尤其是電腦在文化產業領域的廣泛應用,使這些文化在向產業轉化的過程中,更為簡捷易行,更易批量複製生產。(2)文化生產和文化消費一體化。產業化商品生產的基本形態是生產和消費的互為目的。因為在產業化過程中融進了文化的成分,使文化在以商品交易為橋梁的文化傳播中走向大眾,縮短了文化生產和文化消費的距離,使兩者逐步走向一體化。(3)企業與文化的結合。這是文化作為生產力因素在現代企業中的具體運用。在產品缺乏的時候,產品隻要性能好就能賣出去,但是現在則要求產品具有文化價值。企業通過文化活動樹立自己的形象,密切與社會、民眾的情感,提高員工的文化素質和自豪感。文化活動已成為企業重要的活動內容之一,可以說,沒有文化就沒有企業。(4)以文化為產品從而消費文化。這種形態,即以文化自身作為消費對象,在消費文化的過程中體驗文化。消費文化,是建立在文化共享和文化平等的基礎上的,文化通過這種形式消費,使其在世界範圍內迅速傳播。3、文化產業的性質(1)從文化產業的外延角度講,文化產業的範疇含概所有的文學藝術、民俗雜藝、歌舞視聽、科技信息、新聞傳媒、廣告裝演、體育健身等等。(2)從產業過程和商品性質角度說,是有形與無形的結合。文化產品,既有可以帶回家的物質商品如音像磁帶等,也有走出音樂廳大門仍然兩手空空的欣賞演出。對於後者而言,演出(即生產過程)和欣賞(消費過程)同生同滅,這種演出的產品在無形的演出和欣賞的流動過程之中。(3)從產品消費過程說,是使用價值和社會效用的統一。文化產品作用於消費者的精神世界,是塑造一批或一代消費者的心靈的商品,它具有深遠的社會影響和社會效果。文化產業的這三個基本特征,決定了文化生產、運輸、流通、交換和消費以及與此有關的一係列特性。在進行文化策劃中,要正確的把握這三個特征,方能取得良好收效。第五節 心理策劃學一、策劃與心理人們的心理狀況是進行策劃的重要影響和製約因素。在策劃活動中最核心、最關鍵的因素是人,這主要是指人的意識能動性。策劃是人類意識能動性的最高體現。人類意識是一個多層次的綜合體,主要可以劃分為心理和意識形態兩個層次。人的心理活動自始至終地滲透於任何一個策劃活動的全過程之中。策劃所涉及的心理問題包括環境心理、策劃主體的心理活動,策劃對象的心理活動、策劃對手的心理活動等等。心理無時無刻不影響和製約著策劃。總而言之,不懂心理的策劃者,肯定不會是個優秀的策劃者;研究策劃時不研究人們的心理,就不會是完整的策劃科學。二、心理策劃學的研究對象心理策劃學是研究在策劃活動進行之中的心理和行為特點及其規律的科學。它是策劃科學和心理科學的交叉學科,以策劃活動中人們的心理特點及規律性為自己的研究對象。心理策劃學成為一門獨立的學科,不僅是由於策劃實踐的需要,而且還在於它有著自己獨特的範疇和科學體係,有著特有的研究內容和方法,它所揭示的心理活動規律在策劃實踐中被證明是普遍適用的。心理策劃學要分別研究策劃主體心理、策劃客體心理及其二者之間的關係。第一,從策劃主體看。策劃主體可以分為個人主體和集體主體。個人策劃主體在策劃活動中,存在著認知、情感、意誌、價值四大要素。隻有正確組合這四大要素才會有科學策劃,而這四大要素基本上屬於心理範疇。集體策劃主體需要集體成員在知識、能力、氣質、性格、價值心理的合理組合,此外還有集體策劃中的心理氛圍、心理影響、心理衝突及協調等一係列的心理活動。這些都是心理策劃學研究的對象。第二,從策劃客體看。策劃客體可分為直接客體和間接客體。直接客體是策劃主體所能直接掌握和控製的各種力量和條件,它的核心是策劃對象的心理狀態。即策劃對象對策劃是否反映了他們的意誌和願望,能否滿足他們的各種需要,從而決定著他們對策劃認同程度。策劃客體心理還包括智囊團作用發揮的程度,他們的心理積極性是否得到最大限度地開發。策劃的間接客體就是策劃環境。策劃環境心理就是通常所講的社會心理,還包括在競爭策劃中戰勝對手的心理。第三,從策劃的方法看。策劃方法有硬方法和軟方法之分。軟方法就是按照心理學原理擬製的策劃方法。策劃的硬方法有局限性,它必須要與軟方法結合時使用。策劃心理方法可以在策劃硬方法無法起到作用的地方發揮重要的作用。三、心理學策劃的研究內容。心理策劃學主要研究策劃活動中心理領域的基本規律。這些基本規律包括策劃主體心理規律、策劃客體心理規律、策劃過程心理規律、策劃心理方法四個方麵內容。以這四個方麵為基礎,我們可以將心理學策劃研究的內容細分為策劃者角色心理、策劃集體心理、策劃者的心理素質、策劃者的心理健康、策劃過程心理、人事策劃心理、策劃智囊心理、策劃謀略心理、策劃環境心理、策劃組織心理、策劃失誤心理、心理策劃方法、心理策劃測試、心理策劃模式等十四個方麵。四、心理策劃方法的機製和建構條件1、心理策劃方法的機製心理策劃方法的實質與核心就是創新思維。它是策劃者揭示事物的本質和規律,獲得新觀察,從而做出有效策劃的有效手段。創新思維集中體現在邏輯思維和非邏輯思維的兩種思維方式融合之中。所謂的邏輯思維,如歸納邏輯、演繹邏輯、數理邏輯等,對於分解認識運動的細節,得到對變化緩慢的事物的精確認識是有效的,但對於打破陳規、把握整體、了解激烈變化的複雜係統的規律時,就會有很大的局限性。非邏輯思維一般是指聯想思維、形象思維、直覺思維、靈感和創造性想象等。這種思維方式的優點在於可以將感官所獲取的信息經理性轉變為知覺信息,在頭腦中重新加以組合聯係,形成具體的綜合形象,而不必經過嚴格的邏輯推理過程。心理策劃方法一般是采用非邏輯思維方式。這是由於心理方法的策劃問題多具有不確定性和新穎性。或是信息不足,或是問題空間不明確所以不能靠遵循嚴密的邏輯規律、采取逐步推理的方式進行策劃。而隻能借助於非邏輯思維方式,特別是直覺思維。這種直覺思維是邏輯思維高度簡化、壓縮及自動化的結果,是在實踐中對知識進行充分的積累、消化及升華的成果。需要強調的是,在直覺思維的探索一旦取得初步的成果後,其所提出的策劃方案必須經過邏輯思維進行整理、評價和檢驗。所以在策劃實踐中,運用心理策劃方法,就必須將邏輯思維與非邏輯思維綜合運用。2、心理策劃方法的建構條件運用心理策劃方法,不僅要有良好的智力因素,還需要優秀的非智力因素。所以對下列幾個品質有著特殊要求:(1)對策劃問題的敏感性。要對策劃問題保持敏感性,保持一種探索和批判的精神,善於從一些表麵現象甚至假象中,探求出其本質性的東西。(2)有效控製思維活動的能力。這是一種自覺地保持思維活動過程最有效地進行的能力。這種能力的基礎是對人的思維活動的規律和認識過程的熟悉,同時要通過有意識的努力和實踐才能形成。它包括思維技巧的能力和合理運用各種思維方式的能力。(3)良好的預測和評價能力。預測是用理論指導行動,用預測的結論來保持思維的敏感性的有效辦法。評價是依據一些特定的原則,最大限度的縮小選擇的範圍和防止思維的浪費。良好的預測和評價能力,這是心理策劃方法最後決斷時的基礎和先奏。(4)注意防止與克服心理障礙。采用心理策劃方法,需要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防止或克服一些心理障礙。五、心理策劃模式策劃模式是對策劃方法的升華和概括,它規定和製約著策劃方法。因此隻有正確把握了心理策劃模式,才能準確運用各類心理策劃方法。下麵介紹三種常見的心理策劃模式。(一)權變策劃模式這種模式的基本觀點認為有效的策劃並沒有固定不變的“最佳”的原則和方法,而要求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將原則性與靈活性的有機結合,以取得最好的策劃效果。心理學家弗羅姆和耶頓於70年代曾設計出一個應變模型,它主要強調有效策劃者應當能根據不同的環境特征和策劃問題的特點而采取不同的策劃方法。這個模型的主要內容有:1、把可能采用的策劃方法歸納為五種:A1:策劃者應用自己所掌握的信息,以個體進行策劃。A2:策劃者向下級獲取必要的信息,然後進行策劃。C1:策劃者與有關下級商量問題,聽取他們的意見與建議。策劃者在進行策劃時,可以反映也可以不反映下級的意見。C2:策劃者與下級群體商議策劃問題,了解他們的觀點和建議,然後由策劃者進行策劃。策劃內容可以完全反映或部分反映下級意見。G1:策劃者與下級共同商量進行策劃,並確定策劃方案。在上述五種策劃方法中,下級參與策劃的水平是由上而下逐漸提高的。其中A1、A2代表兩種不同水平的專製策劃方法,C1、C2代表兩種不同水平的協商式策劃方法,而G1則代表群體策劃的方法。2、提出決定策劃問題的三個基本要素。(1)策劃的質量與合理性;(2)執行策劃的下級對策劃的認同水平;(3)製定策劃所需要的時間。3、提出七條否定規則,以確定根據策劃問題的性質不同而必須排除的策劃方法。(1)信息規則。如果策劃者缺乏足夠的信息或不具有獨立策劃的能力,必須排除A1類策劃方法。(2)信任的規則。如果策劃者認為下級沒有能力進行策劃,必須排除G1類策劃方法。(3)問題結構的規則。如果策劃者不能掌握足夠的信息或自己進行策劃的經驗,而策劃問題本身具有無結構的性質,策劃者不知在哪裏可以取得必要的信息,必須排除A1、A2、C1類策劃方法。(4)認同的原則。如果下級的認同水平對策劃的執行具有很大的影響,而由於策劃者上級個體的武斷策劃又無法取得下級的認同,必須排除A1、A2兩種策劃方法。(5)衝突原則。如果下級的認同水平對策劃的執行具有重大影響,而策劃者個人策劃無法取得下級的認同,加之策劃問題本身又很容易使下級產生意見分歧甚至衝突時,必須排除A1、A2、C1類策劃方法。(6)公平原則。如果對策劃問題本身的質量要求不高,而對策劃執行者的認可水平要求卻很高,而上級策劃者的個體策劃又無法取得下級的認同,必須排除A1、A2、C1、C2類策劃方法。(7)優先認同的規則。如果策劃的認同水平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上級策劃者的個體策劃又無法取得下級的認同,在下級是能夠依賴的時候,必須排除A1、A2、C1、C2類策劃方法。除此而外,該策劃模型還依據上述三要素、七條規則和策劃進度的要求,對常見的十四種類型問題的性質逐一分析,從中可以解定出最佳策劃法。(二)模糊策劃模式在策劃主體所進行的策劃問題中,許多是具有明確的兩極性,如正確與錯誤、是與非、合理與不合理、合法與非法等。但在明確的兩極性中間,有一個廣闊的中間地帶,既有正確也有錯誤,既有是也有非,既有合理也有不合理,既有合法也有不合法。這就是說,策劃活動由過去的那種非此即彼的確定性策劃轉為亦此亦彼的不確定性策劃。所以在策劃活動中,有時精確處理是最佳方案,有時模糊處理則是最佳方案,有時堅持原則是最佳方案,有時做必要的退讓、折中是最佳方案。模糊策劃模式有如下要點:1、大事精明,小事糊塗由於策劃主體的時間和精力的有限性,他不能對每天所做的所有策劃工作都平均用力和提出同等的科學要求。隻能按輕重緩急,安排不同精力做到大事精明,小事糊塗。2、對暫時無法明確策劃的問題予以模糊處理策劃主體經常遇到一些非常規的策劃問題。對於這些問題一時不能把握事物規律而做出明確的策劃,但客觀上又需要盡快做出反應,這時隻好先模糊處理,等到充分了解事物的內在規律性,再做明確處理。處理這類問題可以有如下幾種具體辦法:(1)先做應付性回答,同時積極研究解決方案,盡快作出策劃。(2)讓他人代替自己先幹,自己從旁觀察和學習。這種方式適合於對別人有經驗但自己卻還沒有經驗的策劃問題的處理。(3)遇到處於模糊領域、模糊階段的問題,要力爭好的可能性的擴大和發展,限製和削弱壞的可能性;有的則以立足於最壞的可能性、爭取好的可能性的方式來處理。(三)漸進策劃模式漸進策劃模式是由美國林德布洛姆提出來的,它是指策劃主體在進行策劃活動過程中,在現有策劃的基礎上采用漸進的方式對現行策劃加以修改,通過一連串細微的變動,在不引起強烈的心理震動的前提下,逐步實現策劃目標。它的基本點在於:1、漸進策劃模式將策劃活動看作是一個前後銜接連續不斷的過程。策劃主體要考慮原有策劃的影響,從曆史的、現實的條件出發進行策劃,注意保持策劃的連續性。2、在策劃方法上,漸進策劃模式強調事物變化量的積累,通過不間斷的修正和改善,由量變引起質變,最終達到策劃目標,又不至於引起強烈的動蕩。3、漸進策劃模式注重解決策劃主體的策劃能力的有限性與客觀事物發展的無限性之間的矛盾,它要求策劃主體將策劃方案控製在自己的能力範圍內,這樣既可以預測又可以掌握,從而有效地保證策劃的正確性。4、漸進策劃強調社會安定對策劃的影響,主張策劃必須首先保持社會穩定,反對大起大落。總之,這些策劃模式各有自己適用範圍,各有其優點和弱點。在策劃實踐中,需要策劃者靈活掌握,合理使用,才能取得良好的策劃結果。第六節 行為策劃學行為策劃學是在二戰以後綜合行為科學、係統論、運籌學和計算機科學等學科的內容而發展起來的。所謂行為策劃學,就是運用行為科學的觀點和方法,對人們的策劃活動進行描述、解釋和預測的一種理論。它把人們的策劃行為當作基本的分析單位,采用自然科學的實證方法,通過研究策劃過程中的人的行為,總結出一係列建立在實證基礎之上的理論觀點,從而拓展了策劃學的研究範圍,促進了策劃的描述性理論與規範性理論的統一化。其代表人物主要有西蒙(H·A、Simon,1916一)、沃德·愛德華茲(Ward Edwards)、馬奇(J·G·Mardh)等人。西蒙作為行為策劃理論的創始人,在他的《管理行為》一書中提出的“滿意標準”和“有限理性原則”,批判了古典經濟理論“經濟人”假說的簡單和偏失。隨後,愛德華茲等一批心理學家開始對策劃過程中策劃主體的實際行為從心理學角度進行研究,從而使行為策劃學得到了長足的發展。本書從五個方麵概括他們的研究內容。一、“有限理性原則”的意義“有限理性原則”是美國卡內基——梅隆大學心理學係計算機科學和心理學教授西蒙提出的一種策劃學命題。西蒙的主要著作有《管理行為》、《人的模型》、《組織》、《管理策劃新科學》等。西蒙對古典經濟學規範策劃理論關於“經濟人”假說進行了批判,對“經濟組織內的策劃程序進行了開創性的研究”。他的大部分思想成為現代企業經濟學和管理研究的基礎,因而獲得了1978年諾貝爾經濟獎。西蒙所創立的策劃學理論包括管理策劃論、策劃過程論、策劃準則論、策劃技術論等內容。其中最重要的是作為行為策劃理論的理論前提的“有限理性原則”。古典經濟學關於“經濟人”假說的基本觀點是:(1)人類從事經濟活動的目的是為追求利潤的最大化;(2)為了獲得最大利潤。策劃者收集所有必要的信息;(3)策劃者根據邊際效用原理,決定其產品的產量和價格,並具有前後一致的價值標準體係。西蒙實地考察了人們的策劃行為後指出,“經濟人”的假說是不正確的,有如下原因:(1)人的時間和注意力有限,不可能同時應對諸多複雜的情況。(2)人的知識有限,既無法掌握全部信息,也不可能完全認識策劃的全部規律;(3)人的計算能力有限,一方麵語速的不足使人無法對瞬息萬變的情況進行最優處理和跟蹤;另一方麵,即使能夠得出問題最優解的所有變量和方程組,但其數量如此龐大,即使速度最快的計算機也無能為力。(4)人的想像力和設計能力有限,不可能—一列出所有備選方案並從中擇優。(5)現實策劃環境是高度不確定和極為複雜的。鑒於以上事實,西蒙指出,人的理性是介於完全理性和非理性之間的一種有限理性。這種有限理性在策劃過程中的具體表現是:(1)在情報活動階段,人的策劃行為受知覺選擇性的支配,不同經驗和背景的策劃者,對同樣的策劃環境有不同的解釋;(2)在設計活動階段,人們並不試圖找出所有的備選方案,而是試圖通過廣度搜索、深度搜索、預先擇優搜索等方法尋找滿意的策劃方案;(3)在抉擇活動階段,策劃者遇到滿意方案時便會停止其搜索行為。有限理性原則對人們的現實的策劃行為作了比較客觀的解釋,為策劃的描述性理論的發展開辟了一個新方向。二、問題識別和分析過程中的行為因素問題是策劃過程的起點,怎樣發現問題、選擇問題、界定問題、找出問題的原因,既與策劃主體的思想觀念、理論修養等相關,又受策劃主體行為因素的影響。行為策劃學主要從三個方麵對問題識別與分析過程中的行為因素作了研究。第一,問題識別偏倚。其類型包括:(1)信息偏倚。上級對下級傳遞包含消極內容的信息(比如壞消息)時,通常不像包含積極內容的信息那樣正確和及時。此外,信息在平級的策劃單位之間的傳遞,由於“不確定性吸附”現象也常常導致信息的扭曲。因此高層策劃者用於識別策劃問題的信息依據可能存在某種偏差。(2)知覺偏倚。知覺是策劃者對環境信息進行接收和解釋的過程。由於策劃者個人的背景興趣、動機和知識水準等因素,尤其是策劃者的職業經驗,能力的限製,導致對環境給予的信息刺激常常表現出或者刻意追尋,或者故意回避的傾向。因此,人們對策劃問題進行識別時,對問題中所包含的信息,總是先經知覺的選擇,然後將部份信息作為知覺的對象,其餘的信息便被策劃者拋出視野之外。所以往往會犯以偏概全的毛病。第二,問題求解定勢。這是類似學習轉移的一種心理機製。策劃者以前獲得的經驗,包括知識、技能、對待現實的態度及行為方式等,對於後來的策劃行為均可能產生一定的積極的或消極的影響。其積極的一麵是,當策劃者麵臨熟悉的問題情形時,他便不必經過新的複雜的學習過程,通過定勢作用便能夠使策劃問題得到順利解決。不過應注意,策劃者要科學地把握運用原則與問題情況的有機結合,做到因情製宜,趨利避害。問題求解定勢的消極一麵是:當策劃者在解決了一係列相似的問題之後,便會思維僵化,視野狹隘,看不到其他可能的解決方法,無視有效的問題解決方式。特別當問題的情況與策劃者所熟知的情形實質上有所不同時,問題求解的定勢作用便可能使策劃者在新情況中應用舊方法、因盲目行動而招致失敗,影響策劃問題的有效解決。第三,對於病態結構問題的處理。行為策劃學認為,對於病態結構問題的處理,通常需要發揮策劃者的創造力,才能使之得到解決。可是,創造力的激發和富有創意方案的挖掘,並非是信手拈來的,有許多製約因素。首先,環境對創造行為有比較大的影響。一個策劃群體中,不良的心理環境,比如批評、攻擊、斥責等行為有可能會妨礙群體成員創造才能的正常發揮。其次,人們的創造意念經常處於一種無意識狀態,需要通過一定的刺激而加以誘發。再者,創造性閃念具有突現的、零碎的和缺乏係統性的特征。基於這些原因,研究者們認為,想通過創造行為來解決非常規的、新穎的策劃問題,就必須創造良好的環境條件,采用有助於激發創造力、促進零碎的創造意念係統化的方法,使人們的創造性意念有效地為策劃服務。借鑒社會心理學、創造工程學的原理和方法,目前已開發出數十種方法用來幫助策劃者獲得奇謀妙計。幾種最為流行的創造力引發方法,在下一章策劃方法論中介紹。三、策劃目標確立過程中的行為因素策劃者在確定目標時必須分清種類,具體情況具體分析。但在確立不同的目標時又要遵守一些共同的規範和要求,主要是:目標的具體性、目標的可行性、目標的主次性、目標的伸縮性、目標的一致性、目標的約束性等等。行為策劃學研究者的思路是:從策劃主體的“希望”、“期望”的視角,分析與研究策劃目標確立過程中行為因素的影響,以使人們的策劃目標能更合理、更科學。他們的研究,主要涉及兩個方麵:第一,主觀期望值不是支配人們選擇行為的唯一因素。人們采取一項策劃行動時,是基於選擇策劃結果的最大期望效用而行事的,這是主觀期望效用理論的假定。然而行為策劃理論卻對主觀期望效用理論的公理提出了質疑和挑戰。通過實證研究得到的結果說明,主觀期望效用理論並不能夠描述人們的實際策劃行為。實驗證明,收益相等的情況下,被試者一般都傾向於選擇遭受損失的概率較低的那個賭博,而對風險較大的賭博卻表現出回避的傾向。研究者們通過一係列的實驗發現:期望值並非支配人們選擇行為的唯一因素,概率偏好、方差偏好、偏斜偏好,以及狀態概率和報酬的優勢等,都可能對被試者的選擇產生這樣或那樣的影響,主觀期望效用理論並不能夠描述人們的實際決策行為。第二,對在不確定條件下主觀期望效用理論缺陷的修正。行為策劃學的研究者們對策劃的規範性理論進行實證性檢驗的結果表明,主觀期望效用理論沒能對策劃者在不確定條件下的選擇行為做出較好的說明和描述。因此,他們試圖通過提出自己的觀點來糾正這種缺陷。具有代表性的關於不確定策劃的描述性理論有:斯洛維斯(Slovic)和利希騰斯坦(Lichtenstein)提出的加法模型、香蒂(SHanteau)的信息整合理論、克萊德·庫姆斯(Clyde Coombs)的證券風險理論、佩恩(Payne)和布朗斯坦(Braunstein)提出的權變過程模型和美國學者卡尼曼(Kahneman)和特維斯基(Tversky)提出的前景理論等。四、策劃方案選擇過程中的行為因素確立策劃目標後,就需要有行動方案來指導人們實現目標。策劃方案涉及到方案的設計、評價與選擇、審定及其實施各環節。行為因素對策劃方案選擇過程的影響尤其顯著。行為策劃學者在這方麵的研究主要有以下三方麵:第一,策劃方案之間進行選擇的兩種理論。1、滿意標準。西蒙認為,應當從有限理性這一新的視角,重新審視社會科學的理論基礎。即在組織理論中,要用“行政人”的概念取代“經濟人”的概念。“行政人”與“經濟人”的根本區別在於“行政人”在策劃時並非像“經濟人”那樣追求策劃的最優化解,而是根據“滿意標準”搜索滿意解或近似最優解。西蒙關於“滿意標準”的提出,說明策劃者依據於實際情況,在合理的幾個方案之間進行選擇,且這種選擇所使用的信息可以是非完整的。2、方案排除理論。是由阿諾思·特維斯基(ArnoTverskv)提出的一種選擇策劃方案的方法。與“滿意標準”的區別在於,特維斯基提出的理論重視對方案之間的同時性選擇的處理,而非對策劃方案的序貫選擇的搜索。特維斯基認為,策劃方案的選擇通常是多屬性。在選擇過程的每一階段,要挑選出某一屬性或某一方麵,根據其重要程度,對之做出評價,對不符合策劃要求的屬性應予以排除,即不再在以下的比較中繼續加以考慮。方案排除理論較規範的多屬性效用理論更具效率,對策劃者認知能力的要求也相對較低。但該理論的主要缺陷在於,它並不能保證被選中的方案事實上能真正優越於那些被排除掉的方案。第二,策劃方案選擇過程中的心理衝突。美國學者賈尼斯(Jams)和曼(Mann)提出了一種描述決策者麵臨策劃方案選擇時的認知心理理論。他們認為,當策劃者麵臨一項重要問題的策劃時,可能會產生非常強烈的心理衝突。尤其當策劃者認為無論選擇何種行動方案,他都將遭受一定程度的風險時,此種衝突便益發強烈。此種衝突可能引起策劃者的動搖、躊躇、不安,以及高度的情緒緊張,那緊張狀態常常會導致策劃的失誤。所以,研究策劃的心理狀態和策劃者可能采取的行為,便顯得十分重要。賈尼斯和曼通過研究發現,當策劃問題導致策劃者的認知元素發生矛盾和衝突時,策劃者可能采取的應付模式或策劃的行為有五種:(1)“無衝突地堅持”;(2)“無衝突地改變”;(3)“防禦性回避”:在進退兩難時采取的方式。其可能出現的形式有三種,一為拖延,即延期策劃;其二為推倭,即把策劃的責任轉嫁給他人;其三為支持,即誇大策劃方案中有利的一麵,而將不利的影響說的無足輕重;(4)“極度緊張”,這是在時間緊迫的情況下可能出現的一種比較典型的認知防禦方式;(5)“警惕模式”,即策劃者對策劃方案做全盤的細致的考慮,準確地對策劃的成本和風險做出評估,並認真搜索相關的信息。在所有的應付模式中,隻有警惕模式才是理性的和非情緒化的,因此是一種較為可靠的策劃行為。第三、選擇策劃方案之後的認知失調。這由美國人費斯汀格(Festinger)於1957年提出的一種關於選擇策劃方案之後行為的一種理論。其基本觀點是:當策劃主體認知元素之間出現矛盾和失調時,就會造成心理上的不快和緊張感。因此,人們會驅使自己采取某種行動來減輕或消除這種不協調。認知元素之間的不協調程度越大,則人們設法減弱或消除不協調的動機就越強烈。另一方麵,認知元素間的失調也能夠引發人們回避失調的動機。在策劃活動中,當策劃者選定方案之後。他會回避策劃是錯誤的那種信息。因為,決策者已經形成一種定勢,認為他所選定的方案便是最佳方案。在這種情況下,據認知失調論的預測,策劃者就不會認真地評價已經做出的策劃,他會更加注意那些支持其策劃是正確的信息,而回避可能動搖其策劃,可能造成認知失調的信息。“認知失調論”的出現,為推進策劃方案選擇後行為的研究開辟了新的道路。五、參與策劃的群體行為實踐表明,群體策劃的質量一般要比個體策劃的質量高。但是,群體策劃也存在著策劃速度慢、費用較高、責任不明等缺點。為了保證群體策劃的質量,就有必要加強對參與策劃的群體行為的研究。行為策劃論者在這方麵的研究也較多,其中有兩個思想值得引起我們重視。第一,群體空想症。這是由美國人賈尼斯(Jams)於1972年提出的一種關於群體不良策劃現象的理論。賈尼斯在分析了許多由群體製定的政治和軍事策劃後發現,由於參與策劃的群體成員把保持群體一致創造和諧氣氛作為目的,往往不能理智地分析各種備擇方案,遂使策劃的質量降低。患有群體空想症的群體的特征是(1)順從性思維。(2)有傾向性地選擇信息。(3)盲目樂現情緒。(4)相信群體無所不能。(5)首創精神的幻想。賈尼斯認為,“群體空想症”是能夠被避免和克服的。關鍵在於領導者要廣開門路,善於納諫,鼓勵群體成員在策劃過程中大膽發表不同意見。第二,群體策劃中的“風險轉移”。這是由美國人史托爾(stoner)於1961年發現的一種群體策劃現象,隨後被科根(Kogan)等人的一係列研究所證實。傳統的觀念認為,群體策劃會傾向於謹慎和保守。但“風險轉移”現象的提示,卻使人們看到群體策劃較個人策劃具有更大的冒險性。學者們研究的結論認為,群體策劃之所以會出現這種現象,其主要原因有:(1)責任分散。在個人策劃情形中,由於策劃者顧慮到要對策劃的後果負責,便容易因此引起策劃者的情緒緊張,以致焦慮不安,不敢貿然采取有風險的策劃。而群體策劃中由於策劃後果的責任可以由全體成員負擔和分攤,從而減輕了個人的責任和顧慮,於是便能夠做出風險較大的策劃選擇。(2)領導者的作用。群體中較具影響力的領導者,常常為了顯示自己的才能、而采取風險水平較高的策劃,並嚐試用各種方式視其策劃的可行性。這樣,領導者的個人冒險意願,很可能會被群體接受和通過,而轉變為群體的冒險性決策。(3)社會比較的作用。因害怕他人認為自己怯弱,群體成員常常會提出較個人單獨策劃時更具冒險性的方案。由於這種無謂的人際比較,便可能經過疊加作用,使群體策劃更具冒險性。盡管在很多情形下,群體中可能會出現“風險轉移”的現象,但卻不是絕對的規律,有的群體反而存在向保守轉移的傾向。如何預測群體的這類策劃行為,應當結合實際情形做具體分析。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