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全站下载 >> 企業管理>> 危機管理>> 資料信息

漫談美國次貸危機(doc 9頁)

所屬分類:
危機管理
文件大小:
73 KB
下載地址:
相關資料:
美國, 次貸危機
漫談美國次貸危機(doc 9頁)內容簡介

漫談美國次貸危機內容提要:
與主流經濟學的反思不同,馬克思的危機理論從來就不承諾無條件地認可自由市場經濟製度;而且,對於人的基因是否有貪婪“原罪”的血統論,馬克思也並不感冒。馬克思的危機理論最核心的內容是關於危機根源的邏輯,這個邏輯包括以下要點:(1)經濟危機的本質是生產過剩;(2)生產過剩的原因在於“有效需求不足”;(3)“有效需求不足”的原因在於群眾的購買力不足;(4)群眾購買力不足的原因在於資本和勞動收入分配的兩極分化;(5)兩極分化的原因在於生產資料的資本家占有製度。那麼,馬克思關於危機根源的邏輯經受得住現實的拷問嗎?
不少人認為,對於1929年的世界經濟危機以及之前的古典經濟危機,馬克思的理論或許還有較強的解釋力,可是對二戰以後的世界經濟就幾乎不再有什麼說服力了,因為“此資本主義”已非“彼資本主義”,當代資本主義發展到了今天,已經具備了克服危機的免疫力。所以,起源於美國的次貸危機雖然引起了人們對1929年世界經濟大危機的回憶,但許多經濟學家卻更多地看到了二者之間的區別。  
表麵上看,這兩次危機的原因大相徑庭:1929年的大危機,其導火線是有效需求不足,商品賣不出去,最終引發金融動蕩,股市崩潰。當下的次貸危機,其導火線卻不再是有效需求不足,而是有效需求過於旺盛,以至於有效需求“過度”(“透支消費”、“寅吃卯糧”已經成了美國當代文化先進性的標誌)!正是這種“需求過度”造成了違約率不斷上升,最終導致信用崩潰。自從1825年英國爆發經濟危機以來,資本主義周期性的危機就與“生產過剩”結下了不解之緣,所以,經濟危機這個範疇總是與“生產過剩”這個關鍵詞形影不離的。可是當下的經濟危機卻出現了新的異化:危機似乎不再是“生產過剩”惹的禍,而是與“需求過度”發生了鏈接。如果說,“生產過剩”曾經是經濟危機的生存土壤,那麼顯而易見,“擴大需求”就是化解危機的題中之義;可是問題在於:化解危機的“擴大需求”何以又演變成了經濟危機的淵藪?進而言之,為什麼會出現需求“過度”或“透支消費”?隻有搞清楚了這些問題,我們才能真正把握危機的根源。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