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全站下载 >> 新利体育取现 >> 國際貿易>> 資料信息

以加工貿易指向性為特征的中國工業集聚分析(PDF 49頁)

所屬分類:
國際貿易
文件大小:
2277 KB
下載地址:
相關資料:
加工貿易, 工業集聚
以加工貿易指向性為特征的中國工業集聚分析(PDF 49頁)內容簡介
內容摘要
1緒論
1.1選題背景
改革開放之後,我國經濟迅速發展,堪稱奇跡(林毅夫,2006),然而在我國
的地區發展過程中,工業主要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集聚,未能帶動內陸地區發展,
地區差距持續擴大。
許多研究表明,工業分布的差異是地區經濟差距擴大的重要原因。林毅夫
(1998)發現我國地區之間差距呈持續擴大的趨勢,同時還發現第二產業的基尼
係數貢獻率和彈性大大高於第一產業和第三產業。範劍勇(2002)研究也顯示,
第二產業的經濟基尼係數貢獻率在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後逐步上升,甚至超過了
60%。第二產業中主要是工業,可以說我國地區發展的不平衡主要來源於我國工業
集聚的不均衡。
但從國家層麵來講,工業集聚是國家競爭力的源泉:胡晨光(2010)曾指出,
在當今交通通訊高度發展的全球化背景下,國家問競爭日益以其內部工業集聚為
媒介,工業集聚圈成為國家參與國際競爭的空間載體,沒有工業集聚地區產業競
爭力的支撐,國家全球競爭力的優勢就難以形成。所以,對我國工業集聚曆史及
現狀進行研究,對地區工業集聚差異的形成原因進行解釋,其現實意義就不言而
喻了。
毫無疑問,相對於中西部,東部具有一定的地理、政策、初始資本優勢。然
而,中國區域之間經濟發展的差異如此之大,己遠遠超出地理優勢、比較優勢或
政策優勢的解釋範圍。而且,為了促進國土均衡發展,我國在上世紀末實施了西
部大開發戰略,並鼓勵東部沿海地區的產業向中西部轉移。從理論上講,中西部
地區要素成本低,具有承接東部地區產業轉移特別是勞動密集型產業的優勢,而
東部沿海地區則麵臨土地、環境、勞動力成本上升和產業結構調整的壓力,主觀
上也希望通過“騰籠換鳥”將勞動密集型產業轉移出去,轉向重點發展高層次產
業。但西部大開發政策實施十幾年以後,大部分產業包括勞動密集型產業仍然集
聚於東部,部分產業轉移采取就近轉移、經濟區內部轉移的方式,並未有明顯向
中西部地區轉移的趨勢。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