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性負擔與企業的預算軟約束來自中國的實證研究.doc21
策性負擔與企業的預算軟約束:來自中國的實證研究
社會主義經濟中的國有企業一旦發生虧損,政府常常要追加投資、增加貸款、減少稅收、並提供財政補貼,這種現象被亞諾什·科爾奈 (Kornai,1986) 稱為“預算軟約束”。勿庸置疑,預算軟約束的存在將扭曲企業的微觀行為,導致企業資金配置和經營的低效率。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了預算軟約束的存在,是理論界爭論的熱點問題之一。科爾奈本人及國內發表的許多論文認為,預算軟約束是源於國有企業的公有製的產權結構。但是,由於預算軟約束的現象並非社會主義國家或者公有製企業所獨有,所以國外有些學者則主張前後期投資的時間不一致性是預算軟約束產生的根源(Dewaatripont and Maskin, 1995; Qian 1994)。林毅夫及其合作者(1994、1997、1998、1999a、1999b)在一係列論文和著述中提出了與上述觀點不同的解釋,認為企業預算軟約束產生的主要原因不在於所有製本身,而是由於諸種政策性負擔的存在。明確預算軟約束的實際根源是十分重要的,因為不同的理論觀點在如何消除預算軟約束的政策結論上是完全不同的。本文的目的在於用中國工業企業的統計資料來檢驗政策性負擔對預算軟約束的影響,以及其他競爭性理論觀點的正確性和可靠性。
一、企業預算軟約束的根源
(一)理論簡述
關於預算軟約束的文獻十分豐富,Dewatripont, Maskin和Roland (1996), 以及Maskin (1996) 對已有的文獻作了相當全麵的綜述。根據科爾奈(1998)的討論,對預算軟約束的存在有外生和內生兩種解釋。第一種解釋將預算軟約束的存在歸咎於各種外生原因,包括社會主義國家的父愛主義(Kornai 1986),國家追求就業目標或領導人獲取政治上的支持 (Shleifer and Vishny 1994) 等等。第二種解釋將預算軟約束視為內生的現象,起因於時間非一致性問題(time inconsistent problem)(Dewatripont和Maskin,1995),即對於一個未完工的無效率投資項目,政府或貸款者有積極性追加投資,因為追加投資的邊際收益可能大於項目廢棄產生的邊際成本。目前在文獻中,該理論框架被廣泛應用。例如,錢穎一(1994)將社會主義經濟的物資短缺也歸因於這種由時間非一致性產生的預算軟約束;Huang和Xu(1999)即使用該框架來解釋東亞金融危機。錢穎一和Roland(1999)還進一步在此基礎上,分析了政府財
..............................
上一篇:預算培訓教材.ppt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