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內部控製設計(doc 59頁)
企業內部控製設計目錄:
第一講、內部控製概論
第二講、國外內部控製範例
第三講、內部控製的設計
企業內部控製設計內容提要:
內部控製,在內部牽製的基礎上,由企業管理人員在經營管理實踐中創造;並審計人員理論總結而逐步完善的自我監督和自行調整體係。在其漫長的產生和發展過程中,大體經曆了萌芽期、發展期和成熟期三個曆史階段。
(一)萌芽期一一內部牽製
內部控製,作為一個專用名詞和完整概念,直到本世紀30年代 才被人們提出、認識和接受。但在此前的人類社會發展史中,早已存在著內部控製的基本思想和初級形式,這就是內部牽製(Internal check)。例如,在古羅馬時代,對會計賬簿實施的"雙人記賬製"--某筆經濟業務發生後,由兩名記賬人員同時在各自的賬簿上加以登記然後定期核對雙方賬簿記錄,以檢查有無記賬差錯或舞弊行為,進而達到控製財物收支的目的,即是典型的內部牽製措施。
縱觀該時期的內部牽製,它基本是以查錯防弊為目的,以職務分離和賬目核對為手法,以錢、賬、物等會計事項為主要控製對象。其概念基本如《柯氏會計辭典》(Kohler's Dictionary for Accountant)的定義,即"為提供有效的組織和經營,並防止錯誤和其它非法業務發生而製定的業務流程。其主要特點是以任何個人或部門不能單獨控製任何一項或一部分業務權利的方式進行組織上的責任分工,每項業務通過正常發揮其它個人或部門的功能進行交叉檢查或交叉控製"。
(二)發展期一一內部會計控製與內部管理控製
1934年美國《證券交易法》,首先提出了"內部會計控製" (Internal accounting control system)的概念。其中指出:證券發行人應設計並維護一套能為下列目的提供合理保證的內部會計控製係統:a.交易依據管理部門的一般和特殊授權執行;b.交易的記錄必須滿足GAAP或其他適當標準編製財務報表和落實資產責任的需要;c.接觸資產必須經過管理部門的一般和特殊授權;d.按適當時間間隔,將財產的賬麵記錄與實物資產進行對比,並對差異采取適當的補救措施。
!936年美國會計師協會發布的《注冊會計師對財務報表的審查》文告,以及 1947年《審計準則暫行公告》(TSAS),出於改進審計方式的需要,提出了以內部控製(Internal Control)為基礎的審計程序。但這期間,無論在審計文獻中還是在其他管理著作中,均沒有關於內部控製概念的權威性定義。
..............................
上一篇:相關內部控製製度(doc 5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