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績的實證研究與評價(DOC 11)
我國證券投資基金業績的實證研究與評價(DOC 11)內容簡介
本文應用國外基金業績評價中普遍采用的風險調整指數法、T—M模型和H—M模型,對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的業績進行實證研究。實證研究表明:(1)經過風險調整後,我國證券投資基金的業績總體上優於市場基準組合;(2)我國基金經理的良好業績是通過一定的證券選擇來獲得的;(3)幾種不同的評價指標對10隻基金業績的排序結果非常相近,而且,即使不考慮風險因素,隻根據基金淨資產值的漲幅大小進行排序也具有較高的參考價值。 一、文獻回顧 20世紀60年代以前,對投資基金的業績評價,主要是根據投資基金單位淨資產和投資基金的投資收益率這兩個指標來進行的。但顯然基金的投資收益與股票的投資收益一樣具有波動性,即具有風險,所以早期不考慮風險因素的基金業績評價有很大的缺陷。 美國財務學者特雷諾(Treynor,1965)在《如何評價投資基金的管理》一文中,首先提出一種考慮風險因素的基金業績評價指標,後人稱為“特雷諾指數”。在財務理論中,衡量投資收益的風險一般采用兩個指標:一是其曆史收益率標準差δ,衡量投資收益的總風險;二是其係統性風險係數,即β的估計值。特雷諾認為,基金管理者通過投資組合應消除所有的非係統性風險,因此特雷諾用單位係統性風險係數所獲得的超額收益率來衡量投資基金的業績。但夏普(Sharpe,1966)則認為對於管理較好的投資基金,其總風險可能接近於係統性風險,而對於管理不好的投資基金,其總風險可能因非係統性風險不等而相差甚遠。因此夏普用單位總風險所獲得的超額收益率即“夏普指數”來評價基金的業績。盡管使用不同的風險度量指標,許多國外的實證研究表明,分別采用特雷諾指數和夏普指數評價基金的管理業績,結果沒有顯著的差異。
..............................
..............................
用戶登陸
投資管理熱門資料
投資管理相關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