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業40危與機形勢與政策(PDF 25頁)
- 所屬分類:
- 智能製造
- 文件大小:
- 960 KB
- 下載地址:
- 相關資料:
- 形勢與政策
工業40危與機形勢與政策(PDF 25頁)內容簡介
內容摘要
一、從蒸汽革命到工業 4.0
曆史上,人類社會先後發生過三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18
世紀至19世紀,始於英國,逐漸發展到法國、美國、德國、意大利等國。這
次工業革命以蒸汽機的使用為標誌,因此又叫“蒸汽革命”,紡織、冶鐵、
煤炭等都是這個時代風頭最盛的行業。在此之後,人類社會的經濟生產從以
農業、手工業為基礎轉型到了以工業以及機械製造帶動經濟發展的模式。在
工業製造業領域,人類實現了機械生產代替手工勞動的重大飛躍。
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於19世紀後半期,幾乎是同時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
義國家發生。電氣化是這次革命的主要標誌,因此又叫“電力革命”,機械、
電力是這個時代的“先鋒產業”。在此期間,科學技術開始更加緊密地與經
濟社會相結合,新機器、新產品不斷湧現,生產效率快速提高。同時,遠距
離通信取得突破,交通運輸進入新紀元,地球的距離被大大“拉近”。在工
業製造業領域,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了工業生產線的形成,零部件生產與產
品裝配成為彼此獨立的環節,這開創了產品批量生產的新模式。
第三次工業革命發生於20世紀後半期。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
和生物工程都是這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標誌,又被稱為“信息革命”。這一階段,
科學技術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進一步加快,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
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等發展迅猛,不僅改變了社會經濟發展方式,更改變了
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在工業製造業領域,電子工程和信息技
術在這一時期被植入到工業過程中,實現了生產過程的自動化。自此,機械
能夠逐步替代人類作業。
第三次工業革命發生後,特別是近20年來,西方發達國家工業製造業占
整體經濟的比重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這一方麵是因為發達國家產業結構發
生演變,另一方麵也受到了20世紀90年代所謂“知識經濟”興起的影響。由
於服務業、金融業異軍突起,創造高額利潤,非製造產業似乎已經取代製造
業,成為最具競爭力的產業。因此,歐美發達國家紛紛出現“製造業空心
化”“去工業化”趨勢。
但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金融業、信貸業受到嚴重打擊,促使各國重新
反思產業結構問題。它們得出的普遍結論是 :實體經濟在國家的經濟命脈中
依舊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位置。曾經一度被邊緣化的工業製造業,其戰略地位
再次得到了重視。無論是歐盟、美國還是日本,都提出了“再工業化”的口號,
將工業製造業的複興作為其經濟複蘇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達國家重振工業製造業,並不是簡單的“回歸”,而是旨在通過創新
為其注入新動力。在“再工業化”的浪潮中,網絡信息技術與工業製造業的
融合顯現出巨大潛力,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技術應用於工業製造
業,激發出極其廣闊的前景,使人們看到了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曙光。為此,
西方各發達國家紛紛製定了較長期的製造業創新戰略,如美國國家科學技術
委員會發布了《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英國政府科技辦公室製定了《英
國製造2050戰略》等,爭取在新工業革命中搶占先機。
..............................
一、從蒸汽革命到工業 4.0
曆史上,人類社會先後發生過三次工業革命。第一次工業革命發生在18
世紀至19世紀,始於英國,逐漸發展到法國、美國、德國、意大利等國。這
次工業革命以蒸汽機的使用為標誌,因此又叫“蒸汽革命”,紡織、冶鐵、
煤炭等都是這個時代風頭最盛的行業。在此之後,人類社會的經濟生產從以
農業、手工業為基礎轉型到了以工業以及機械製造帶動經濟發展的模式。在
工業製造業領域,人類實現了機械生產代替手工勞動的重大飛躍。
第二次工業革命發生於19世紀後半期,幾乎是同時在幾個先進的資本主
義國家發生。電氣化是這次革命的主要標誌,因此又叫“電力革命”,機械、
電力是這個時代的“先鋒產業”。在此期間,科學技術開始更加緊密地與經
濟社會相結合,新機器、新產品不斷湧現,生產效率快速提高。同時,遠距
離通信取得突破,交通運輸進入新紀元,地球的距離被大大“拉近”。在工
業製造業領域,第二次工業革命推動了工業生產線的形成,零部件生產與產
品裝配成為彼此獨立的環節,這開創了產品批量生產的新模式。
第三次工業革命發生於20世紀後半期。原子能、電子計算機、空間技術
和生物工程都是這次工業革命的主要標誌,又被稱為“信息革命”。這一階段,
科學技術轉化為直接生產力的速度進一步加快,信息技術、新能源技術、新
材料技術、生物技術等發展迅猛,不僅改變了社會經濟發展方式,更改變了
人類社會的生產、生活和思維方式。在工業製造業領域,電子工程和信息技
術在這一時期被植入到工業過程中,實現了生產過程的自動化。自此,機械
能夠逐步替代人類作業。
第三次工業革命發生後,特別是近20年來,西方發達國家工業製造業占
整體經濟的比重呈現不斷下降的趨勢。這一方麵是因為發達國家產業結構發
生演變,另一方麵也受到了20世紀90年代所謂“知識經濟”興起的影響。由
於服務業、金融業異軍突起,創造高額利潤,非製造產業似乎已經取代製造
業,成為最具競爭力的產業。因此,歐美發達國家紛紛出現“製造業空心
化”“去工業化”趨勢。
但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金融業、信貸業受到嚴重打擊,促使各國重新
反思產業結構問題。它們得出的普遍結論是 :實體經濟在國家的經濟命脈中
依舊占據著不可替代的位置。曾經一度被邊緣化的工業製造業,其戰略地位
再次得到了重視。無論是歐盟、美國還是日本,都提出了“再工業化”的口號,
將工業製造業的複興作為其經濟複蘇計劃的重要組成部分。
發達國家重振工業製造業,並不是簡單的“回歸”,而是旨在通過創新
為其注入新動力。在“再工業化”的浪潮中,網絡信息技術與工業製造業的
融合顯現出巨大潛力,物聯網、大數據、雲計算等先進技術應用於工業製造
業,激發出極其廣闊的前景,使人們看到了新一輪工業革命的曙光。為此,
西方各發達國家紛紛製定了較長期的製造業創新戰略,如美國國家科學技術
委員會發布了《先進製造業國家戰略計劃》,英國政府科技辦公室製定了《英
國製造2050戰略》等,爭取在新工業革命中搶占先機。
..............................
用戶登陸
智能製造熱門資料
智能製造相關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