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後橋總體設計方案(DOC 53頁)
汽車後橋總體設計方案(DOC 53頁)內容簡介
(1) 從動齒輪齒數的選擇
(1) 可分式橋殼
(1) 主減速器錐齒輪支承方案
(1)具有高的彎曲疲勞強度和表麵接觸疲勞強度,齒麵具有高的硬度以保證有高的耐磨性;
(1)製動鼓
(1)製動鼓內徑D
(1)半浮式半軸
(1)行星齒輪數目的選擇
(2) 從動齒輪大端分度圓直徑和端麵模數的確定
(2) 整體式橋殼
(2)3/4浮式半軸
(2)從動錐齒輪的支承
(2)製動蹄
(2)摩擦襯片寬度b和包角β
(2)行星齒輪球麵半徑 的確定
(2)輪齒芯應有適當的韌性以適應衝擊載荷,避免在衝擊載荷下齒根折斷;
(3) 其它參數的確定
(3) 組合式橋殼
(3) 主減速器齒輪支承力
(3)全浮式半軸
(3)摩擦襯片起始角βo
(3)鍛造性能、切削加工性能及熱處理性能良好,熱處理後變形小或變形規律易控製;
(3)預選其節錐錐距
(4)製動器中心到張開力Fo作用線的距離e
(4)行星齒輪與半軸齒輪齒數的選擇
(4)選擇合金材料時,盡量少用鎳、鉻元素的材料,而先用錳、釩、硼、鈦、鉬、矽等元素的合金鋼;
(5)製動蹄支承點位置坐標a和c
(5)製摩擦襯片
(5)行星齒輪節錐角 、模數m和節圓直徑d的初步確定
(6)大端模數m及節圓直徑d的計算
(7)壓力角
(8)行星齒輪安裝孔直徑 及其深度L的確定
(參考《齒輪傳動設計手冊》)
(1)主減速器齒輪外形設計
(1)單位齒長上的圓周力
(2)錐齒輪的調整
(2)齒輪彎曲強度計算
(3)製動底板
(3)潤滑
(3)齒輪接觸強度計算
(4)製動輪缸
1)按驅動輪打滑扭矩確定從動錐齒輪載荷
1)縱向力 最大,側向力為0:此時垂向力 ,縱向力最大值 ,計算時 可取1.2, 取0.8。
2)側向力 最大,縱向力 =0,此時意味著發生側滑:外輪上的垂直反力 和內輪上的垂直反力 分別為:
2)按最大使用扭矩確定從動錐齒輪載荷
3)按日常行駛扭矩確定從動錐齒輪載荷
..............................
(1) 可分式橋殼
(1) 主減速器錐齒輪支承方案
(1)具有高的彎曲疲勞強度和表麵接觸疲勞強度,齒麵具有高的硬度以保證有高的耐磨性;
(1)製動鼓
(1)製動鼓內徑D
(1)半浮式半軸
(1)行星齒輪數目的選擇
(2) 從動齒輪大端分度圓直徑和端麵模數的確定
(2) 整體式橋殼
(2)3/4浮式半軸
(2)從動錐齒輪的支承
(2)製動蹄
(2)摩擦襯片寬度b和包角β
(2)行星齒輪球麵半徑 的確定
(2)輪齒芯應有適當的韌性以適應衝擊載荷,避免在衝擊載荷下齒根折斷;
(3) 其它參數的確定
(3) 組合式橋殼
(3) 主減速器齒輪支承力
(3)全浮式半軸
(3)摩擦襯片起始角βo
(3)鍛造性能、切削加工性能及熱處理性能良好,熱處理後變形小或變形規律易控製;
(3)預選其節錐錐距
(4)製動器中心到張開力Fo作用線的距離e
(4)行星齒輪與半軸齒輪齒數的選擇
(4)選擇合金材料時,盡量少用鎳、鉻元素的材料,而先用錳、釩、硼、鈦、鉬、矽等元素的合金鋼;
(5)製動蹄支承點位置坐標a和c
(5)製摩擦襯片
(5)行星齒輪節錐角 、模數m和節圓直徑d的初步確定
(6)大端模數m及節圓直徑d的計算
(7)壓力角
(8)行星齒輪安裝孔直徑 及其深度L的確定
(參考《齒輪傳動設計手冊》)
(1)主減速器齒輪外形設計
(1)單位齒長上的圓周力
(2)錐齒輪的調整
(2)齒輪彎曲強度計算
(3)製動底板
(3)潤滑
(3)齒輪接觸強度計算
(4)製動輪缸
1)按驅動輪打滑扭矩確定從動錐齒輪載荷
1)縱向力 最大,側向力為0:此時垂向力 ,縱向力最大值 ,計算時 可取1.2, 取0.8。
2)側向力 最大,縱向力 =0,此時意味著發生側滑:外輪上的垂直反力 和內輪上的垂直反力 分別為:
2)按最大使用扭矩確定從動錐齒輪載荷
3)按日常行駛扭矩確定從動錐齒輪載荷
..............................
用戶登陸
汽車行業熱門資料
汽車行業相關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