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腦血管疾病的診斷和治療方法(ppt 194頁)
各種腦血管疾病的診斷和治療
第一節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IA)
短暫性腦缺血發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是由顱內血管病變引起的一過性或短暫性、局灶性腦或視網膜功能障礙,臨床症狀在24小時內完全消失,不遺留神經功能缺損症狀和體征。
TIA是由動脈粥樣硬化、動脈狹窄、心髒疾患、血液成分異常和血流動力學變化
等多因素促成的臨床綜合征。TIA的發病機製主要是微栓子學說,來源於頸部和顱內大動脈,尤其是動脈分叉處的動脈硬化斑塊、附壁血栓或心髒的微栓子脫落,引起顱內供血小動脈閉塞,產生臨床症狀,但是栓子很小,易於溶解,因此閉塞很快消失,血流恢複,症狀緩解。在椎-基底動脈係統TIA患者中,因無名動脈或鎖骨下動脈發生狹窄或閉塞時,上肢活動能引起經椎動脈的鎖骨下動脈盜血的現象。
如果存在顱內動脈嚴重狹窄的情況下,因為血壓的波動,使原來靠側支循環維持的腦區發生一過性缺血,引起血流動力學腦缺血改變。血液黏度增高等血液成分改變,如纖維蛋白原含量增高也與TIA的發病有關。
TIA患者發生卒中的幾率明顯高於一般人群,動脈粥樣硬化血栓形成性腦梗死發病前約有25%-50%患者存在TIA發作,心源性栓塞者約占11%-30%、腔隙性腦梗死則是在11%-14%之間。總體上,一次TIA發作後一個月內卒中是4%-8%,一年內約12%—13%,五年內則達24%-29%。TIA患者發生卒中在第一年內較一般人群高13-16倍,5年內也達7倍之多。
不同病因的TIA患者預後不同。表現為大腦半球症狀的TIA和伴有頸動脈狹窄的患者有70%的人預後不佳,在2年內發生卒中的幾率是40%。椎基底動脈係統發生腦梗死的比例較少。相比較而言,孤立的單眼視覺症狀的患者預後較好;年輕的TIA患者發生卒中的危險較低。在評價TIA患者時,應盡快確定病因以判定預後和決定治療。
..............................
- 此欄目下沒有熱點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