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葉的發展史(doc 67頁)
中國茶葉的發展史(doc 67頁)內容簡介
中國茶葉的發展史目錄:
第一章、茶葉發展簡史
第二章、茶葉的分類
第三章、茶葉的鑒別
第四章、茶葉的成分
第五章、茶葉的保健功能
第六章、茶葉的衝泡技術
第七章、飲茶的宜與忌
中國茶葉的發展史內容簡介:
中國製茶曆史悠久,自發現野生茶樹,從生煮羹飲,到餅茶散茶,從綠茶到多茶類,從手工操作到機械化製茶,期間經曆了複雜的變革。各種茶類的品質特征形成,除了茶樹品種和鮮葉原料的影響外,加工條件和製造方法是重要的決定因素。本文就製茶曆史做簡單介紹。
茶之為用,最早從咀嚼茶樹的鮮葉開始,發展到生煮羹飲。生煮者,類似現代的煮菜湯。如雲南基諾族至今仍有吃“涼拌茶”習俗,鮮葉揉碎放碗中,加入少許黃果葉,大蒜,辣椒和鹽等作配料,再加入泉水拌勻;茶作羹飲,有《晉書》記“吳人采茶煮之,曰茗粥”,甚至到了唐代,仍有吃茗粥的習慣。 三國時,魏朝已出現了茶葉的簡單加工,采來的葉子先做成餅,曬幹或烘幹,這是製茶工藝的萌芽。
初步加工的餅茶仍有很濃的青草味,經反複實踐,發明了蒸青製茶。即將茶的鮮葉蒸後碎製,餅茶穿孔,貫串烘幹,去其青氣。但仍苦澀味,於是又通過洗滌鮮葉,蒸青壓榨,去汁製餅,使茶葉苦澀味大大降低。 自唐至宋,貢茶興起,成立了貢茶院,即製茶廠,組織官員研究製茶技術,從而促使茶葉生產不斷改革。唐代蒸青作餅已經逐漸完善,陸羽《茶經.之造》記述:“晴,采之。蒸之,搗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幹矣。”,即此時完整的蒸青茶餅製作工序為:蒸茶、解塊、搗茶、裝模、拍壓、出模、列茶晾幹、穿孔、烘焙、成穿、封茶。
..............................
用戶登陸
生活飲食相關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