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階段經濟增長中的支柱產業(doc 6頁)
新階段經濟增長中的支柱產業(doc 6頁)內容簡介
新階段經濟增長中的支柱產業內容提要:
第一,汽車擁有率與人均收入水平的變動關係不是均速的。按購買力平價和1990年蓋——凱美元衡量,3000~6000美元期間和6000~10000美元期間是汽車擁有率上升最快的兩個時期。大多數國家在這兩個時期的汽車保有率尤其是轎車普及率都迅速上升,而在第一個時期汽車擁有率沒有大幅度上升的國家,則在第二個時期會出現汽車擁有率的加速上升。
第二,與人均收入相聯係的汽車擁有率,具有隨著時代變化而提高的趨勢。在大體相同的人均收入階段,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汽車擁有率略高於歐洲發達國家。
第三,汽車擁有率相對較低的國家,在人均收入上升的過程中汽車擁有率有加速上升的趨勢。
第四,一個國家的汽車擁有率與該國的汽車工業發展程度有一定關係。如西班牙、日本和韓國的汽車擁有率都是在汽車工業迅速發展的時期才大幅度上升的。非汽車生產國的汽車擁有率則與汽車市場開放度有關。
第五,汽車保有率的上升主要是由轎車普及率的上升推動的,特別是在人均收入水平上升到較高階段之後。
比照國際經驗,現階段中國汽車擁有率是嚴重偏低的。按麥迪森方法和世界銀行口徑推算,以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的人均GDP在2000年為2719~4261美元(1990年美元)。世界主要國家在相同人均收入階段(同樣以購買力平價和1990年美元計算)的汽車保有率,低限為1.7%,高限為10.4%;轎車普及率的低限為0.8%,高限為9.1%。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中國1997年的汽車保有率隻有0.8%,轎車普及率隻有0.3%。1999年,中國的汽車擁有量為1452.94萬輛,其中客運汽車擁有量740.23萬輛,轎車擁有量約338萬輛(1998年)。即使與低限相比,中國的汽車擁有率的差距也是明顯的。
汽車擁有率嚴重偏低的直接後果是製約汽車產業的發展。這一點從現有的汽車工業能力低利用率可得到驗證。從國民經濟全局看,汽車擁有率低下是導致內需不足、增長乏力不容忽視的因素。一方麵,汽車擁有率低,特別是汽車進入家庭滯後,延緩了居民消費結構升級,進而影響到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總量的擴張;另一方麵,汽車擁有率低製約了城市化進程和城市結構的改進,對城鄉經濟發展都帶來不利影響。可以做一個假設性分析:如果1999年中國汽車擁有率達到國際經驗顯示的低限,則汽車總擁有量應達到1869萬輛,比1999年汽車實際擁有量高417萬輛。如果這417萬輛汽車是在1990~1999年10年的時間內逐步增加,扣除進口汽車的影響(按實際的汽車進口量計算,並忽略出口的影響),同時考慮汽車更新對汽車生產的要求(將年更新率確定為6%),則中國汽車生產增長速度應達到20%以上,比實際增長速度要提高6個百分點左右。1990到1999年累計,可以使汽車工業增加值增加約1500億元,其中,1999年新增GDP約 445億元,相當於中國汽車製造業(不含摩托車)實際增加值(636億元)的0.7倍,也就是說,如果能夠滿足國際低限條件下國內汽車需求的話,中國汽車製造業的規模應該是目前規模的1.7倍左右。下圖顯示了中國1990~1999年汽車的實際產量、進口量與按國際低限標準計算的潛在汽車需求之間的缺口對比情況。
..............................
第一,汽車擁有率與人均收入水平的變動關係不是均速的。按購買力平價和1990年蓋——凱美元衡量,3000~6000美元期間和6000~10000美元期間是汽車擁有率上升最快的兩個時期。大多數國家在這兩個時期的汽車保有率尤其是轎車普及率都迅速上升,而在第一個時期汽車擁有率沒有大幅度上升的國家,則在第二個時期會出現汽車擁有率的加速上升。
第二,與人均收入相聯係的汽車擁有率,具有隨著時代變化而提高的趨勢。在大體相同的人均收入階段,大多數發展中國家的汽車擁有率略高於歐洲發達國家。
第三,汽車擁有率相對較低的國家,在人均收入上升的過程中汽車擁有率有加速上升的趨勢。
第四,一個國家的汽車擁有率與該國的汽車工業發展程度有一定關係。如西班牙、日本和韓國的汽車擁有率都是在汽車工業迅速發展的時期才大幅度上升的。非汽車生產國的汽車擁有率則與汽車市場開放度有關。
第五,汽車保有率的上升主要是由轎車普及率的上升推動的,特別是在人均收入水平上升到較高階段之後。
比照國際經驗,現階段中國汽車擁有率是嚴重偏低的。按麥迪森方法和世界銀行口徑推算,以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的人均GDP在2000年為2719~4261美元(1990年美元)。世界主要國家在相同人均收入階段(同樣以購買力平價和1990年美元計算)的汽車保有率,低限為1.7%,高限為10.4%;轎車普及率的低限為0.8%,高限為9.1%。根據世界銀行的統計,中國1997年的汽車保有率隻有0.8%,轎車普及率隻有0.3%。1999年,中國的汽車擁有量為1452.94萬輛,其中客運汽車擁有量740.23萬輛,轎車擁有量約338萬輛(1998年)。即使與低限相比,中國的汽車擁有率的差距也是明顯的。
汽車擁有率嚴重偏低的直接後果是製約汽車產業的發展。這一點從現有的汽車工業能力低利用率可得到驗證。從國民經濟全局看,汽車擁有率低下是導致內需不足、增長乏力不容忽視的因素。一方麵,汽車擁有率低,特別是汽車進入家庭滯後,延緩了居民消費結構升級,進而影響到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總量的擴張;另一方麵,汽車擁有率低製約了城市化進程和城市結構的改進,對城鄉經濟發展都帶來不利影響。可以做一個假設性分析:如果1999年中國汽車擁有率達到國際經驗顯示的低限,則汽車總擁有量應達到1869萬輛,比1999年汽車實際擁有量高417萬輛。如果這417萬輛汽車是在1990~1999年10年的時間內逐步增加,扣除進口汽車的影響(按實際的汽車進口量計算,並忽略出口的影響),同時考慮汽車更新對汽車生產的要求(將年更新率確定為6%),則中國汽車生產增長速度應達到20%以上,比實際增長速度要提高6個百分點左右。1990到1999年累計,可以使汽車工業增加值增加約1500億元,其中,1999年新增GDP約 445億元,相當於中國汽車製造業(不含摩托車)實際增加值(636億元)的0.7倍,也就是說,如果能夠滿足國際低限條件下國內汽車需求的話,中國汽車製造業的規模應該是目前規模的1.7倍左右。下圖顯示了中國1990~1999年汽車的實際產量、進口量與按國際低限標準計算的潛在汽車需求之間的缺口對比情況。
..............................
用戶登陸
金融保險熱門資料
金融保險相關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