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周血管檢查方法與技巧培訓(ppt 77頁)
外周血管檢查方法與技巧培訓(ppt 77頁)內容簡介
外周血管檢查方法與技巧培訓目錄:
一、脈搏
二、血壓
三、血管雜音
四、周圍血管征
外周血管檢查方法與技巧培訓內容提要:
向袖帶內充氣,邊充氣邊聽診,待肱動脈搏動消失再將汞柱升高20一30 mm Hg後,開始緩慢放氣。
按Korotkoff法分為5期:
第1期:聽到第一次聲響時的汞柱值為收縮壓
第2期:隨著汞柱下降,聲音逐漸加強
第3期:繼而出現吹風樣雜音
第4期:然後聲音突然變小而低沉
第5期:最終聲音消失為舒張壓。
收縮壓與舒張壓之差為脈壓(pulse pressure)。
血壓變動的臨床意義
1.高血壓:﹥140/90mmHg,原發、繼發
2.低血壓:﹤90/60mmHg,見於休克、心梗、心髒壓塞
3.正常雙上肢血壓差5-10mmHg,超過此範圍可見於多發性大動脈炎。
4.正常下肢血壓高於上肢20-40mmHg,下肢血壓低於上肢應考慮主動脈狹窄,或胸腹主動脈型大動脈炎。
5.脈壓:30-40mmHg,﹥40mmHg見於甲亢、主動脈瓣關閉不全、動脈硬化;﹤30mmHg 主動脈瓣狹窄、心包積液等。
1、根據O‘Shea,Murphy等研究結果,優勢上肢血壓較高。
2、《心髒病學》(edited by Braunwald)中講到下肢收縮壓高於上肢20mmHg,而上下肢舒張壓常常相等,但並沒有做出詳細解釋。
3、在《Kaplan臨床高血壓》一書中,引用了Hugue等人與Braunwald所著不盡相同的研究結果:由於脈搏搏動傳導的原因,膝部收縮壓高於上肢,而舒張壓低於上肢。
…………
..............................
用戶登陸
醫療培訓熱門資料
醫療培訓相關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