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課程之文化景觀與文化擴散(ppt 134頁)
地理課程之文化景觀與文化擴散內容提要:
文化景觀的判斷:
文化景觀是一種文化要素,但並不是所有的文化要素都屬於文化景觀。那麼如何判斷一種文化要素是不是文化景觀呢?可以從以下兩個方麵進行分析判斷:
1.根據定義和形成原因判斷
文化景觀是人們為了滿足某種需要,利用自然物質加以創造,並通常附加在自然物質之上的人類活動形態。而自然景觀是未受到人類影響或很少受到人類直接影響的景觀,是自然界原來就有的景觀,如熱帶雨林、行雲飛瀑、高山流水、天然沼澤與荒漠、某些自然保護區等。因此,景觀是否由人類活動創造就成為判斷其屬性的重要標誌。
如果景觀隻是由自然原因形成而非人類創造或改造成的,就不屬於文化景觀。如泰山上的碑刻、古建築、旅遊服務設施等,都是人類創造的,屬於文化景觀;而泰山卻是地質作用的產物,屬於自然景觀。還有人們通常所說的“聖山”“聖河”等都是在自然力作用下形成的,屬於自然景觀而非人文景觀。
2.從空間性方麵判斷
文化景觀都是附著在地表之上的人類活動的創造物,具有空間上的固定性,要占有一定大小的空間。凡空間位置上不具有固定性或穩定性的事物,不管是否是人類創造物,都不是文化景觀。如具有空間固定性的鐵路是文化景觀,而具有空間移動性的火車就不屬於文化景觀。
……
文化擴散類型的判定:
(1)不能將某種文化事物的擴散形式絕對化,要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不同階段去理解,確定其擴散形式。
(2)將複雜的文化事物(文化體係)簡單化後才易於確定它的擴散形式。
以佛教傳入中國為例:印度高僧與西域高僧不遠萬裏來到中國,帶來了印度文化區的宗教信仰,佛教傳入中國主要是遷移擴散;佛教進入中國之初,先為上層社會(如皇帝、貴族等)接受,而後才逐漸擴散到民間,這種擴散過程則是等級擴散;佛教傳入我國西藏地區之後,同當地的地方性宗教結合,成為藏傳佛教,俗稱喇嘛教,這種擴散過程稱為刺激擴散。
……
閱讀下列材料,分別寫出文化擴散方式:
(1)印度僧與西域僧不遠萬裏來到中國,帶來了印度文化區的宗教信仰。
(2)法顯、玄奘、義淨等中國僧也不辭勞苦去天竺取經。
(3)佛教進入中國之初,先為上層社會接受,而後才逐漸擴散到民間。
(4)三國時,諸葛亮南征,將中原的農耕技術傳給西南少數民族,後來少數民族又將農耕技術傳給了緬甸人,緬甸人還發展了中原農耕技術,創造了適合當地環境的農耕技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