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零件結構工藝性分析與工藝路線的擬定(doc 38頁)
機械零件結構工藝性分析與工藝路線的擬定目錄:
一、零件結構工藝性分析……2
1. 零件的技術要求……2
2. 確定堵頭結合件的生產類型……3
二、毛坯的選擇……4
1.選擇毛坯……4
2.確定毛坯的尺寸公差……4
三、定位基準的選擇……6
1.精基準的選擇……6
2.粗基準的選擇……6
四、工藝路線的擬定……7
1.各表麵加工方法的選擇……7
2.加工階段的劃分……8
3.加工順序的安排……8
4.具體方案的確定……9
五、工序內容的擬定……10
1. 工序的尺寸和公差的確定……10
2. 機床、刀具、夾具及量具的選擇……11
3. 切削用量的選擇及工序時間計算……12
六、設計心得……35
七、參考文獻……36
機械零件結構工藝性分析與工藝路線的擬定內容提要:
加工順序的安排:
(1)機械加工工序:
遵循“先粗後精”原則,先安排粗加工工序,後安排精加工工序。
(2)方案對比:
方案一:喂入輥軸主要表麵粗加工-軸頸φ40H8/n7精加工-堵頭主要表麵粗加工-堵頭主要表麵精加工-焊接-軸主要表麵精加工
方案二:喂入輥軸主要表麵粗加工-軸頸φ40H8/n7精加工-堵頭主要表麵粗加工-堵頭內孔φ40H8/7精加工-焊接-軸主要表麵精加工-堵頭主要表麵精加工
方案三: 喂入輥軸主要表麵粗加工-軸頸φ40H8/n7精加工-堵頭主要表麵粗加工-堵頭內孔φ40H8/n7精加工-焊接--堵頭主要表麵精加工-軸主要表麵精加工
論證:從零件的技術要求和裝配要求及各方麵考慮選取一個最為合適的方案作出下列論證
方案一:堵頭外圓表麵精加工之後進行焊接,使工件發生變形,使堵頭外圓表麵和輥軸的同軸度降低。
方案二:為了使零件在加工後發生變形的變形量小,先對零件進行焊接,焊接之後加工堵頭外圓表麵保證了堵頭外圓表麵和軸頸的同軸度,但加工堵頭外圓表麵時以軸頸φ40H8/n7作為定位基準,會破壞軸頸表麵,由於軸頸表麵質量要求較高,故不太合理。
方案三: 在方案二的基礎上將最後兩道工序進行顛倒,即焊接之後先加工堵頭外圓表麵,然後加工軸頸φ40H8/n7,保證了φ40H8/n7表麵的質量
綜合以上可知方案三最為合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