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脫氮除磷原理及影響因素(ppt 40頁)
- 所屬分類:
- 生物科技
- 文件大小:
- 804 KB
- 下載地址:
- 相關資料:
- 影響因素
生物脫氮除磷原理及影響因素目錄:
第一節、生物脫氮原理及影響因素
第二節、生物除磷原理及影響因素
第三節、生物脫氮除磷組合工藝
生物脫氮除磷原理及影響因素內容提要:
氮和磷的排放會加速導致水體的富營養化,其次是氨氮的好氧特性會使水體的溶解氧降低,此外,某些含氮化合物對人和其他生物有毒害作用。因此,國內外對氮磷的排放標準越來越嚴格。本章闡述生物脫氮除磷技術。生物脫氮除磷技術是近20年發展起來的,一般來說比化學法和物理化學法去除氮磷經濟,尤其是能有效地利用常規的二級生物處理工藝流程進行改造達到生物脫氮除磷的目的,是日前應用廣泛和最有前途的氮磷處理方法。
脫氮新概念:
(1)短程硝化-反硝化由傳統硝化-反硝化原理可知,硝化過程是由兩類獨立的細菌催化完成的兩個不同反應,應該可以分開;而對於反硝化菌,亞硝酸根或硝酸根均可以作為最終受氫體。該方法就是將硝化過程控製在亞硝化階段而終止,隨後進行反硝化,在反硝化過程將亞硝酸根作為最終受氫體,故稱為短程(或簡捷)硝化-硝化。
控製硝化反應停止在亞硝化階段是實現短程硝化-反硝化生物脫氮技術的關鍵,其主要影響因素有溫度、汙泥齡、溶解氧、pH值和遊離氨等。控製較高溫度、較低溶解氧和較高pH值和極短的汙泥齡條件等,可以抑製硝酸菌生成,使亞硝酸菌占絕對優勢,從而使硝化過程控製在亞硝化階段。
(2)厭氧氨氧化厭氧氨氧化是荷蘭Delft大學1990年提出的一種新型脫氮工藝。基本原理是在厭氧條件下以硝酸鹽或亞硝酸鹽作為電子受體,將氨氮氧化氮氣,或者說利用氨作為電子供體.將亞硝酸鹽或硝酸鹽還原成氮氣。參與厭氧氨氧化的細菌是自養菌。厭氧氨氧化過程無需有機碳源在。
(3)亞硝酸型完全自養脫氮基本原理是先將氨氮部分氧化成亞硝酸氮,控製氨根離子與亞硝酸根離子比例為1:1,然後通過厭氧氨氧化作為反硝化實現脫氮的目的。全過程為自養的好氧亞硝化反應結合自養的厭氧氨氧化反應.無需有機碳源,對氧的消耗比傳統硝化/反硝化減少62.5%,同時減少堿消耗量和汙泥生成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