質量控製技術解析(doc 17頁)
質量控製技術解析目錄:
第一節 質量控製概述
第二節 過程質量控製技術
第三節 抽樣檢驗
質量控製技術解析內容提要:
一 質量控製的基本原理
質量管理的一項主要工作是通過收集數據、整理數據,找出波動的規律,把正常波動控製在最低限度,消除係統性原因造成的異常波動。把實際測得的質量特性與相關標準進行比較,並對出現的差異或異常現象采取相應措施進行糾正,從而使工序處於控製狀態,這一過程就叫做質量控製。質量控製大致可以分為7個步驟:
(1) 選擇控製對象;
(2) 選擇需要監測的質量特性值;
(3) 確定規格標準,詳細說明質量特性;
(4) 選定能準確測量該特性值得監測儀表,或自製測試手段;
(5) 進行實際測試並做好數據記錄;
(6) 分析實際與規格之間存在差異的原因;
(7) 采取相應的糾正措施。
當采取相應的糾正措施後,仍然要對過程進行監測,將過程保持在新的控製水準上。一旦出現新的影響因子,還需要測量數據分析原因進行糾正,因此這7個步驟形成了一個封閉式流程,稱為“反饋環”。這點和6Sigma質量突破模式的MAIC有共通之處。
在上述7個步驟中,最關鍵有兩點:
(1) 質量控製係統的設計;
(2) 質量控製技術的選用。
二 質量控製係統設計
在進行質量控製時,需要對需要控製的過程、質量檢測點、檢測人員、測量類型和數量等幾個方麵進行決策,這些決策完成後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質量控製係統。
1. 過程分析
一切質量管理工作都必須從過程本身開始。在進行質量控製前,必須分析生產某種產品或服務的相關過程。一個大的過程可能包括許多小的過程,通過采用流程圖分析方法對這些過程進行描述和分解,以確定影響產品或服務質量的關鍵環節。
2. 質量檢測點確定
在確定需要控製的每一個過程後,就要找到每一個過程中需要測量或測試的關鍵點。一個過程的檢測點可能很多,但每一項檢測都會增加產品或服務的成本,所以要在最容易出現質量問題的地方進行檢驗。典型的檢測點包括:
(1)生產前的外購原材料或服務檢驗。為了保證生產過程的順利進行,首先要通過檢驗保證原材料或服務的質量。當然,如果供應商具有質量認證證書,此檢驗可以免除。另外,在JIT(準時化生產)中,不提倡對外購件進行檢驗,認為這個過程不增加價值,是“浪費”。
(2)生產過程中產品檢驗:典型的生產中檢驗是在不可逆的操作過程之前或高附加值操作之前。因為這些操作一旦進行,將嚴重影響質量並造成較大的損失。例如在陶瓷燒結前,需要檢驗。因為一旦被燒結,不合格品隻能廢棄或作為殘次品處理。再如產品在電鍍或油漆前也需要檢驗,以避免缺陷被掩蓋。這些操作的檢驗可由操作者本人對產品進行檢驗。生產中的檢驗還能判斷過程是否處於受控狀態,若檢驗結果表明質量波動較大,就需要及時采取措施糾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