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SO9001-2000培訓教材管理版(doc 31頁)
ISO9001-2000培訓教材管理版內容提要:
“認證”一詞的英文原意是一種出具證明文件的行動。ISO/IEC指南2:1986中對“認證”的定義是:“由可以充分信任的第三方證實某一經鑒定的產品或服務符合特定標準或規範性文件的活動。”舉例來說,對第一方(供方或賣方)生產的產品甲,第二方(需方或買方)無法判定其質量是否合格,而由第三方來判定。第三方既要對第一方負責,又要對第二方負責,不偏不倚,出具的證明要能獲得雙方的信任,這樣的活動就叫做“認證”。
這就是說,第三方的認證活動必須公開、公正、公平,才能有效。這就要求第三方必須有絕對的權力和威信,必須獨立於第一方和第二方之外,必須與第一方和第二方沒有經濟上的利害關係,或者有同等的利害關係,或者有維護雙方權益的義務和責任,才能獲得雙方的充分信任那麼,這個第三方的角色應該由誰來擔當呢?顯然,非國家或政府莫屬。由國家或政府的機關直接擔任這個角色,或者由國家或政府認可的組織去擔任這個角色,這樣的機關或組織就叫做“認證機構”。
目前,全世界各國的產品質量認證一般都依據國際標準進行認證。國際標準中的60%是由ISO製定的,20%是由IEC製定的,20%是由其他國際標準化組織製定的。也有很多是依據各國自己的國家標準和國外先進標準進行認證的,產品質量認證包括合格認證和安全認證兩種。依據標準中的性能要求進行認證叫做合格認證;依據標準中的安全要求進行認證叫做安全認證。前者是自願的,後者是強製性的,產品質量認證工作,從20世紀30年代後發展很快。到了50年代,所有工業發達國家基本得到普及。第三世界的國家多數在70年代逐步推行。我國是從1981年4月才成立了第一個認證機構—“中國電子器件質量認證委員會”,雖然起步晚,但起點高,發展快。
負責ISO9000質量體係認證的認證機構都是經過國家認可機構認可的權威機構,對企業的質量體係的審核是非常嚴格的。這樣,對於企業內部來說,可按照經過嚴格審核的國際標準化的質量體係進行質量管理,真正達到法治化、科學化的要求,極大地提高工作效率和產品合格率,迅速提高企業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對於企業外部來說,當顧客得知供方按照國際標準實行管理,拿到了ISO9000質量體係認證證書,並且有認證機構的嚴格審核和定期監督,就可以確信該企業是能夠穩定地生產合格產品乃至優秀產品的信得過企業,從而放心地與企業訂立供銷合同,擴大了企業的市場占有率。可以說,在這兩方麵都收到了立竿見影的功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