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年代國營企業領導體製的演變及其原因(doc 15頁)
五十年代國營企業領導體製的演變及其原因(doc 15頁)內容簡介
一、蘇聯的“一長製”和民主革命時期的經驗
二、建國初期因地製宜,企業領導體製多樣化
三、1953年全麵推行廠長負責製的原因和效果
四、1956年重新選擇黨委領導製
五、黨委領導製存在的問題
建國以來,如何協調國營企業內部的黨政關係,始終是我國經濟體製變革中的一個重要問題,也是今天仍然有待於探索和完善的問題。回顧和研究五十年代國營企業黨政關係的變化,對於了解國情和建立現代企業製度也許有些參考作用。
一、蘇聯的“一長製”和民主革命時期的經驗
“一長製”也叫廠長(或經理)負責製,即廠長由國家委派,向國家負責,是該企業經營管理的最高領導人,在企業內實行層層負責製。列寧是主張實行一長製的,他認為集體管理製是蘇維埃政權初期產生的一種萌芽的管理企業的形式。到1918年底,蘇聯的工業基本上實現了國有化。在這種情況下,列寧認為,在社會主義生產資料公有製行使已經確立、已經比較穩定的情況下,要組織社會化的大生產,要進行實際的工作,必須采取一長製來統一指揮。他強調一長製應建立在民主管理的基礎上,群眾有權選擇或撤換領導者
..............................
用戶登陸
經營管理熱門資料
經營管理相關下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