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公司治理對企業競爭優勢的影響及其改革動因.pdf6
20 世紀90 年代以來,日本經濟進入持續衰退期。許多學者從公司治理的角度探尋導致日本經濟低迷的微觀原因,指出,日本公司治理製度中的法人相互持股、主銀行體製、年工序列等是導致企業效率低下的根本原因,所以,這種典型的日本公司治理必須進行改革。這隻是問題的一個方麵,因為90年代以前,同樣的公司治理也曾經是日本企業競爭優勢的原動力。因此要完整地看待日本的公司治理有必要前後聯係起來全麵地動態地加以研究。
一、日本公司治理模式的形成及其特征
二戰後,美國占領軍總司令部認為,企業所有權集中於財閥家族並與軍國主義緊密聯係是日本戰前經濟體製的特征。改革這種家族控製的經濟體製,摧毀軍國主義的經濟基礎,主要是通過將財閥直係、旁係大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全部革職等措施來打破財閥層級製所有權結構的。這一改革使日本大企業迅速出現了年輕的職業經理人階層,為日後的經濟騰飛打下了堅實的18新利真人网 基礎。
60 年代初,隨著日本國內資本市場的開放,為了防止國外機構投資者的惡意收購,在政府的倡導下,日本開始了“安定股東工程”,推進企業集團間的相互持股,從而減少了資本市場上的流動股份。早在二戰時期,為了保證軍需生產,日本軍政府為每一個軍火企業指定一家銀行向它提供資金,企業必須在指定的銀行開設賬戶,這是主銀行收支結算賬戶的原型。戰爭結束時,指定型銀行體製涵蓋了2240 家企業。“在指定銀行和貸款企業一起清理不良貸款過程中,雙方的緊密合作和信息共享奠定了主銀行體製的基礎”(星武雄,2001)。隨著日本經濟的恢複與發展,公司所需的新的重建資金都是由城市銀行(私人金融機構)提供。這些來自城市銀行的借貸方式被稱為係列融資,它意味著最大的六家銀行(三井、三菱、住友、富士、第一勸業、三和)和日本興業銀行通過日本銀行大量借款,來滿足同係列的公司近半數的貨幣需求。這樣隨著激烈的貸款競爭,主銀行體製得以確定下來。總體上看,日本的公司治理模式有如下特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