跨國公司的研發全球化及其應對策略研究.doc83內容簡介
摘要
報告在分析和總結當前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的現狀特點和總體趨勢的基礎上,解析這一新的國際經濟形勢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正麵和負麵影響,並總結新加坡、台灣和印度等國家或地區研發全球化的對策;進而研究跨國公司在中國,尤其是在上海的研發投資及其給上海城市發展帶來的機遇和挑戰,最後提出了上海應對這一國際經濟形勢的戰略目標和對策措施。
本報告在研究尺度上從全球到地方、從宏觀到微觀逐層解析;在研究方法上以規範研究和實證研究相結合,並以實證見長。 在資料的獲取上,除常規的圖書、資料和網絡查詢外,著重通過問卷、訪談、座談和實地考察等方式,獲取大量第一手資料和信息。課題組先後對通用電氣研究開發中心、羅克韋爾自動化(上海)研究中心、泛亞汽車技術中心有限公司、拜耳(中國)有限公司上海聚合物科研開發中心、上海禹華通信技術有限公司、旭華生物技術研發中心有限公司、上海阿爾卡特智能終端設備有限公司、格羅利藥業科技有限公司、惠普中國軟件研發中心等九家在滬的外資研發機構進行了訪談和問卷調查。參加了伊士慢柯達公司大亞太區產品開發中心、SK生物醫藥科技(上海)有限公司、BASF染料化工有限公司、SSV上海索廣影像有限公司、上海貝爾阿爾卡特有限公司、聯合利華研究發展中心等單位的情況彙報座談會。還邀請國際著名研究全球化問題的專家作有關研發全球化的講座。除考察上海外資研發機構集中的各個經濟技術開發區外,還考察了台灣新竹科學園區和台北內湖科技園區,訪問了楊智科技、華幫電子和台灣應用材料等著名高科技企業,並聽取了它們對在大陸、尤其是在上海投資研發的看法。這些調查、訪談、座談和考察是本課題得以順利完成的基礎。
報告共分六章,第一章在總結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的主要表現的基礎上,著重從行業特征、地區格局、投資動機三個方麵分析了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的基本特征和一般規律。報告指出,跨國公司的研發全球化主要表現為海外R&D支出的增加、海外R&D機構的迅猛發展和專利的國際化。海外R&D機構是跨國公司在東道國專門從事R&D活動的部門,其數量的增多是跨國公司R&D全球化的最直接表現。從行業特征來看,跨國公司R&D的全球化程度與各行業的R&D強度基本呈負相關,換言之,工業行業的技術密集性越高,其海外研發的比例越低。可見,跨國公司的海外R&D投資並不是集中在高新技術領域。從地區格局來看,跨國R&D的流入、流出主要發生在美國、日本和歐盟“大三角”之間。不過,20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R&D流入、流出的地理分布正在不斷趨向分散化,發展中國家, 尤其是新興工業化國家正在成為發達國家海外R&D投資的新興市場;而一些發展中國家的跨國公司也紛紛到海外經營R&D,且發展勢頭十分迅猛。跨國公司到海外投資R&D的動機,我們將其歸結分為三類:一是為了實現技術的本地化,以支撐其在東道國的生產企業;二是為了建立情報信息窗口,跟蹤和獲取東道國和競爭對手的技術;三是為了利用東道國的科技人才和研究環境,降低研發成本。
報告第二章分析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對發展中國家的影響及其因應措施。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促成了技術、專利等知識資源在全球範圍內的自由流動與優化配置,對於優化東道國技術創新體係、提升其創新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如同經濟全球化一樣,跨國公司的研發全球化同樣是一把雙刃劍。跨國公司研發的全球化一方麵為發展中國家或地區技術創新係統的提升提供了跨越發展的機遇,同時也為東道國的企業和國家創新體製提出了嚴峻的挑戰。跨國公司在全球範圍內掠奪研發資源,對本已處於劣勢的發展中國家的衝擊將是巨大的。因此,如何趨利避害、化壓力為動力,如何在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中掌握主動,是各國或地區政府普遍關注的問題。報告認為,R&D的全球化將有可能導致發展中國家本土技術的邊緣化、研發資源的流失、技術發展路徑的依賴和本土企業技術控製權的弱化,但同時會加快其研發資源流動、帶來技術溢出效應和跨越發展的可能性。報告還重點考察了新加坡、中國台灣、印度三個新興工業化國家或地區的跨國公司研發投資現狀特點和應對措施,用翔實的資料說明正確的政策選擇在某種程度上是可以扭轉經濟發展滯後的劣勢,希望藉此為中國在跨國公司研發全球化中實現經濟技術跨越提供經驗借鑒。
..............................
上一篇:控製計劃.ppt41
下一篇:快速管理-張新.ppt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