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全站下载 >> 企業管理>> 戰略管理>> 資料信息

國家能源戰略的基本思想(doc 52頁)

所屬分類:
戰略管理
文件大小:
841 KB
下載地址:
相關資料:
國家能源, 能源戰略, 基本思想
國家能源戰略的基本思想(doc 52頁)內容簡介
國家能源戰略的基本思想內容簡介:
  過去的20年,中國在能源領域取得的成就主要體現在如下三個方麵:一是實現了GDP翻兩番而能源消費僅翻一番的成就。2002年,中國一次能源消費量為14.8億噸標準煤,居世界第二位。1980年—2000年期間中國GDP年均增長率高達9.7%﹔而相應的能源消費量年均僅增長4.6%,遠低於同期經濟增長速度,能源消費彈性係數僅為0.47(見表1),按環比節能量計算,1981-2002年累計節約和少用能源近12.6億噸標準煤,實現了中國經濟增長所需能源一半靠開發,一半靠節約的目標。如此低的能源消費彈性係數,不僅在發展中國家罕見,即便在發達國家也很低。
二是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提高。一方麵是單位GDP能耗不斷下降,按2000年不變價計算,我國每萬元GDP的能耗從1980年的4.28噸標準煤下降到了2000年的1.45噸標煤(詳見附圖1)﹔相應地,每噸標準煤所創造的GDP,也由1980年的2335元(2000年價)提高到2000年的6880元。20年時間單位產值能耗下降64%,年均節能率達4.6%。同期全世界單位產值能耗平均下降19%,經合組織國家平均下降20%。另一方麵,主要高耗能部門(如冶金、化工、建材、石化、電力等行業)的產品單耗有了較大幅度的下降,其中噸鋼綜合能耗、銅冶煉綜合能耗、小合成氨綜合能耗、內燃機車耗油等單耗指針下降幅度達到30%以上,主要耗能產品的能耗與國際先進水平的差距明顯縮小,如火電供電煤耗差距由1980年的32.5%縮小到了目前的21%左右(2002年我國火電供電煤耗為383克標準煤),噸鋼可比能耗也由70.4%縮小到目前的20%左右。
三是取得了相當大的環境效益。1981年—2002年期間,我國由於能源節約和少用能源累計減少二氧化碳排放7.7億噸碳左右,減少二氧化硫排放1900萬噸以上。並且自20世紀80年代開始,在廣大農村地區推廣適宜當地特點能源項目(沼氣、小水電等)和節能技術﹔在城鎮地區實施建築節能﹔開發和利用多種形式的新能源(太陽能、風能、地熱能等)。近十多年來這些措施所帶來的效益是每年節約和少用常規商品能源3000多萬噸標準煤,相當於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000萬噸碳。從而,在走可持續發展之路方麵取得了一定的進展。取得上述成就的基本經驗主要有:
一是產業結構演進產生的結構效應。20年來,中國的產業結構變動顯著,尤其是占一次能源消費最大的工業部門(90年代工業部門能源消費占全國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0%左右),其結構性變化產生了明顯的節能效果。一方麵是附加值低、能源密度高的行業比重下降,而附加值高、低能耗的行業比重提高,如冶金業比重下降,電子及通訊設備製造業比重上升﹔另一方麵是產品結構和技術結構出現較明顯的升級。據測算,1980年-2000年期間,全國每年節約或少用的能源中有70%以上來自因產業結構和產品結構的調整帶來的節能效果,相當於每年減少二氧化碳排放4億多噸碳。
二是經濟體製改革產生的製度效應。經濟體製的深層次變革改變了計劃經濟時期的資源配置方式,市場機製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已經初步形成,粗放型的經濟增長方式正在逐步改變。源於市場的經濟激勵,提高了能源生產和利用效率,加速了高物耗、高能耗企業、產品和技術的淘汰。能源價格體製改革的效果尤為明顯,能源價格體製的改革經曆了從指令性價格—計劃內與計劃外價格—逐步放開價格,由市場供求關係形成價格的轉變過程,逐步發揮價格機製對能源產品供求關係的調節作用。1980年我國能源效率為25.9%,1992年為29%,12年期間能源效率提高3.1個百分點﹔實施金融、稅收、價格以及投融資改革後的1995年,我國能源效率就達到34.1%(《中國中長期能源戰略》,中國計劃出版社),短短三年提高了5.1個百分點。從節能率看,1981年—1990年十年間我國年均節能率為3.6%,九十年代以來,隨著能源價格的逐步理順和市場機製的完善,“八五”期間,年均節能率達到了5.6%,“九五”期間,年均節能率進一步提高到7.1%。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