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全站下载 >> 企業管理>> 管理知識>> 資料信息

知已知彼,自知而知人(doc 25頁)

所屬分類:
管理知識
文件大小:
59 KB
下載地址:
相關資料:
知已知彼, 自知而知人
知已知彼,自知而知人(doc 25頁)內容簡介
知已知彼,自知而知人內容簡介:
古人說,"知人始已,自知而後知人也。其相知也,若比目之魚;見形也,若光這與影也。其察言不失也,若磁石之取針,舌之取燔骨。"這就是說,知人必先自知,不了解自己,也就無法了解對方。人和人這間的相知,如比目魚須相並而行,如是光生而影見,不可或缺其中任何一方麵。聖人察言,絕無失誤,正如磁石吸引針,舌頭吸炙骨。
有一句古諺語說得好,"你的知識並不重要,你是怎樣的人才重要。"這就需要識人者努力剖析自我,認識自我,自我省察、修煉自我,再現自我的良好形象。
人貴有自知之明。作為識人者,自知是非常重要的。老子說過:"知人者智,自知者明。隻知彼,不知已,雖稱得上是智者,但還算不上是明白人。識人者不但盡可能了解他人,理充分了解自己,清醒地認識自己。隻有知已方能知人。學人長,補已短人總有長處和短處,再偉大的人物也有不足。識人者,不僅要識人之長,而且在識人之短時要見短中這長;識人者不僅要自知已之短,而且要識已之長中之短。隻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學人之長,補已之短,成為識人的真知者。識人中學人之長,補已之短,古已有之。翻開中國曆史的長卷,其中楚漢相爭,人所共知。無論論個人的武功,還是軍隊實力,劉邦都遠不及項羽;劉、項之間曆經百餘戰,起初劉邦屢戰屢敗。後來終於轉弱為強,反敗為勝,奪取天下。究其原因固然種種,但其中有一條不可忽視的因素,就是劉邦是一個"有效的管理者"。項羽雖有過人的武功,但不過是匹夫之勇。劉邦與群臣議論戰勝項羽的原因時,說過這樣一段話:"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於千裏之外,吾不如子房;鎮國家,撫百姓,給饋餉,不絕糧道,吾不如蕭何;邊百萬之軍,戰必勝,攻必取,吾不如韓信。此三者,皆人傑也,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也。項羽有一範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為吾擒也。"就是說:在出謀劃策方麵,我的能力不如張良。在治理國家,管理百姓,籌措糧餉方麵,我的能力不如蕭何。在統帥百萬大軍,戰無不勝、攻無不克方麵,我的能力不如韓信。這三個人都是傑出的人物,我能夠恰當地使用他們,這是我能奪取天下的原因。而項羽呢?手下隻有一個範增是個人才,還不能發揮他的作用,這就是項羽失敗的原因。
易牙、開方、豎刁三人都是桓公的寵臣.易牙長於調味,善阿庚奉承,他殺了其了作湯獻給桓公,而愛子是人之常情,易牙為討好桓公竟忍心殺子作湯,他對子殘忍如此,哪能愛桓公。故管仲說"自宮以適君,非人情,難親"。管仲說出三人都"非人情"不可用的理由,桓公同意,管仲便將這三人驅逐,可是,沒有一人在身邊奉承,桓公心情很不愉快。管仲死後,桓公認為管仲做得太過分了,於是,召回三人複用,讓他們掌握大權。明年,桓公有病,三人趁機相與作亂,他們堵塞宮門,建築高牆,禁止出入。有一婦人攀過牆到桓公住處,桓公饑要吃的,婦人說沒有;桓公渴要水飲,婦人說沒有,桓公問其故?婦人說:"易牙、豎等相與作亂,塞宮門,築高牆,不通人,故無所得。"桓公這時悔不聽管促的話已經遲了,他痛哭流涕,歎氣說:"嗟乎,聖人所見豈不遠哉!若死者有知,我將何麵目見仲父乎哉!"桓公就這樣無食無水餓死於壽宮,他因羞見仲父管仲,臨死前以衣袖蒙其麵目。因當時易牙、豎等扶立公子無詭作亂,屠殺諸大夫,太子昭已逃奔梁國,桓公死屍無人管,時間長達六十七日,他的屍體腐爛生蟲,屍蟲爬出屋外。
齊桓公是春秋時英明有為的君主,但易牙、開方、豎等以"殺子"、"倍親"、"自宮"奉事他,極盡其獻媚之能事,服待得桓公舒舒服服,使桓公感到一日沒有他們在身邊便悶悶不樂,雖曾同意管仲言將之驅逐,後終於召回,致自取其禍,身死屍蟲無人管,這是桓公的悲劇!但也可見媚術之能迷人,英明如桓公還受其蒙蔽。因此,對於媚者,人們要提高警惕,以免受其害!
《三國誌?魏書?郭嘉傳》記載:曹操將出征袁尚及三郡烏丸,其麾下諸將擔心劉表會趁曹操遠征使劉備偷襲許都,郭嘉卻料劉表不會有所作為,他說:"表,坐談客耳,自知才不足以禦備,重任之則恐不能製,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後果如其言。
曹操遠征時,齊備說表使襲許都,表不聽。及曹操遠征得勝回來,表後悔並對備說:"不用君言,故失此大會矣。"備說:"今天下分裂,日尋幹戈,事會之來,當有終極乎?若能應之於後者,則此未足為恨者也。"(《漢晉春秋》)其實,以後有機會,劉表也照樣讓它溜過去,表無所作為,正如嘉所說:一是"表,坐談之客耳。"他是以守境為滿足,沒有遠圖之誌。劉表據有荊州之地,是用武之國,乘人之弊以展鴻圖的機會有的是,而表始終計不及此。當曹操、袁紹相爭,他不助紹也不佐曹,而是保守中立,以觀天下變。但即使天下變,劉表也不變不動,隻是"觀變"而已。及曹操破袁紹,統一北方,知曹操將南下,荊州將危,這時他才後悔不聽劉備偷襲許都之計。而也隻是後悔而已,他也無所圖謀。結果是坐以待斃。二是劉表對備有所忌,即"自知才不足以禦備,重任之則恐不能製。"表麵上雖厚待備,始終不予重用。他留備隻是為助其保境而已。因郭嘉從上兩主麵看透劉表其人,因而認為劉表不會使備襲許都,故說:"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