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地區治理科技方案(doc 69頁)
某地區治理科技方案目錄:
一、水汙染現狀及發展趨勢
二、立項的緊迫性及現有工作基礎
三、專項目標、技術路線、關鍵技術與專項成果
四、主題主要研究內容與技術經濟指標
五、太湖流域水汙染防治及富營養化治理綜合示範
六、組織實施方式
七、技術經濟效益
某地區治理科技方案內容提要:
從整體性和係統性考慮的流域環境綜合管理是水環境管理的發展趨勢,從以行政區域為主的水環境管理模式向“分區、分類、分級、分期”多維水環境管理模式發展,必須按照流域的自然特性、社會經濟發展水平實行流域尺度的綜合管理。美國在20世紀70年代根據《清潔水法》的要求,提出了控製流域汙染的綜合地表水管理方法(最大日負荷限值TMDL)。多年的實踐表明,TMDL計劃在恢複美國地表水體功能、改善水體水質方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2)流域水環境監控與預警技術
水環境質量監測和評價是控製水汙染、防止水環境退化的基本手段。美國已經建立了比較完備的流域水環境監測體係,由USEPA、USGS等機構實施全國水環境監測。歐盟各國共同參與實施了歐洲尺度的陸地生態係統跨國監測與評價計劃,在監測網絡構建、環境標誌要素、環境質量基準、監測技術、評價方法、數據管理係統和預測模型分析等方麵都取得了長足進展。當前流域水環境監測發展的主要趨勢是注重流域生態係統的整體性,監測參數不僅包含水質指標,更重視流域生態係統結構和功能的改變,以及流域基本環境特征的變化。
(3)水汙染負荷削減技術
隨著生物學、材料科學、信息科學以及物理化學等一批重大基礎研究成果在水汙染控製方麵的應用,水汙染控製的理念和係統觀正經曆著深刻的變化。生物技術、膜技術、控製技術和監控手段的進一步融合也在有力推動著水汙染控製技術水平的提升。以源分離、資源化和組團式為核心的第三代城市排水體係已初見雛形,設施的區域空間網絡式綜合調控技術體係也逐步形成。環境監測生物傳感器技術的發展為水汙染的監測和控製提供了快速靈敏和廉價的儀器設備。大型城市汙水處理技術重點集中在新的脫氮除磷工藝開發,以及以提高處理效率和節能降耗為目標的汙水處理廠自動監測、運行控製與管理技術。中小型生活汙水處理技術集中於處理係統的集成化和設備化,並逐步向係列化、標準化發展。工業廢水處理技術發展集中於高濃度、難降解、高含鹽等廢水的處理,其中新型絮凝劑的開發、厭氧生物處理與好氧生物處理的結合應用以及膜分離與物料回收技術已成為發展的熱點。難降解有毒有機工業廢水的高級氧化技術和生物強化技術也展示了良好的發展前景。
(4)湖泊富營養化治理與生態修複技術
早在20世紀60年代開始,發達國家對湖泊富營養化問題進行了係統研究,采取流域汙染控製和湖內行動(in-lake action)相結合的途徑,對湖泊汙染進行係統治理。經過幾十年的努力,成功地降低了一些湖泊的營養水平,富營養化趨勢得到控製,同時形成了一批湖泊富營養化控製與治理技術。但是,湖泊汙染治理工作具有艱巨性、複雜性和長期性,即使在歐美發達國家仍麵臨沉重壓力。在湖內汙染治理與水體修複方麵,重點研究並實施了藍藻水華和底泥汙染控製技術。針對藍藻水華控製,主要有物理法除藻技術,如機械收藻技術、Plocher係統技術、磁法除藻技術和超聲波除藻技術等;化學除藻技術,如化學藥劑、植物提取液、化學絮凝除藻等;營養調控技術,如營養調控改變水華種類、微量營養改變優勢種群;生物操縱技術,如利用濾食性魚類控製藍藻水華、利用食藻性浮遊動物、用底棲動物控製藍藻水華、用凶猛魚類抑製食浮遊動物的魚類,促進浮遊動物控製藍藻水華、水生植被恢複等;生物製劑技術,如抑藻菌劑、溶藻菌劑、噬藻體等;生態學方法,如通過改變生態係統的功能與結構的穩態轉換工程技術,以資源化利用為主的環境生態工程技術,利用水資源調配及生態工程相結合的局部水體淨化技術等。針對湖泊底泥汙染控製,如清淤法、覆蓋法、固化法、隔離法和生物法等。在流域的係統管理方麵,建立流域可持續發展的生態係統管理技術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