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全站下载 >> 企業管理>> 管理知識>> 資料信息

資料收集(doc 25頁)

所屬分類:
管理知識
文件大小:
243 KB
下載地址:
相關資料:
資料
資料收集(doc 25頁)內容簡介
資料收集內容提要:
中國汽車工業10年內平均年增長15%,是同期世界汽車年均增長率的10倍。基礎工業的技術進步使我國生產的主要轎車產品技術、性能與國際市場產品幾乎沒有區別。投資結構、組織結構、產品結構日漸優化,大而全、小而全的散亂差局麵已從根本上得到改變。
1992年黨的十四大形成了一係列重要決策,為我國汽車工業結構升級、快速發展創造了條件,使1992—2002年成為中國汽車工業發展史上最快最好的時期。
1994年國務院頒發了《汽車工業產業政策》,明確提出到2010年汽車工業將成為我國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目標和與之相適應的近期產業組織政策、產品管理政策、產業技術政策、產業布局政策以及外資和貿易政策,為汽車工業發展創造了穩定的政策條件。
這十年可以分為三個發展階段。第一個階段是1992年—1994年,是快速發展階段。“八五”期間產量年均增長速度為23%,汽車工業建設投資達到了曆史最高水平。1995—1998年是第二個階段,是汽車工業調整階段,年均增長率隻有5%;1999—2002年為第三個階段,是汽車工業持續再發展階段,兼並重組以及資本多元化改造開始活躍,企業和市場獲得了新的活力,年增長率在12%以上。
產業政策催生四大變化
《汽車工業產業政策》統一了行業的思想與步伐,短短8年間,中國汽車工業大大改變了封閉落後的麵貌,走上了健康發展的道路,並開始融入國際汽車工業的發展潮流。突出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麵:
(一)汽車工業增長迅速。
汽車產品和品種、產量滿足了國內市場的需要,保持了高速增長的態勢。10年內平均年增長15%,是同期世界汽車年均增長率的10倍,國產車占國內汽車市場主導地位。
(二)產業結構優化,在很大程度上抑製了重複建設。
汽車工業利用多種渠道籌集資金,“八五”、“九五”期間共投資1750億元,其中80%以上用於支持骨幹企業發展,重點加大對零部件工業的投資力度,使我國汽車工業的技術裝備水平有較大提高,一批骨幹企業的裝備與國外同類型企業裝備水平相當。
到2001年汽車工業的資產總額為6438億元,其中27%是中外合資企業資產。大部分新項目均按股份製方式籌集資金,同時國家對部分大型骨幹企業實施“債轉股”,批準一些企業上市融資,成立企業財務公司、吸收民營資本等,拓寬了融資渠道並使資本結構優化。
生產集中度不斷提高,產品結構趨向合理。
2001年,前15家企業集團年總產量214萬輛,
占全國總產量的91%,而1991年同比企業隻占78%,原“目錄”內100多家企業有30—40家企業產量為零或幾乎為零。
轎車、客車、載貨車所占總產量的比例,從1995年的22.4%:27.91%:49.69%,改變為2001年的30% :28%:34% 。同期柴油車比重也從22.34%上升到31.5% ,載貨車產品中重、中、輕、微型的比例為19.5%:18.9%:45.3%:16.3% 。
截至2001年底,我國汽車年產量達到233.4萬輛,比1991年增長2.29倍;其中轎車從1991年的8.1萬輛增長到2001年的70.4萬輛,增長7.69 倍。轎車產量在汽車總產量中所占的比例,1991年為11.4%,2001年為30%。目前,我國轎車、載貨汽車、客車、牽引車、自卸車、越野車和各種專用汽車等,基本能滿足國內需求,建成較為完整的汽車工業生產體係。
摩托車產量自1993年以來,一直居世界首位,產量占世界摩托車產量一半左右,產銷量均超過千萬輛,品種也能滿足城鄉居民的需要。
汽車行業的專業化協作向更高層次的專業化方向發展,新型的協作、配套關係,新的開發理念在發展調整中形成。平台戰略、係統供貨、國際(國內)采購正逐步為骨幹企業所采用。部分骨幹企業在市場競爭中發展壯大,並進行資本多元化改造、兼並重組,集團組織結構、產品結構都有了較大變化。過去那種大而全、小而全,各自獨立的散亂差局麵已從根本上得到改變。
市場結構得到優化。10年前汽車市場屬於賣方市場,到“九五”期間,汽車市場全麵向買方市場轉變,企業在市場競爭中求發展,加強營銷服務,注重提高產品質量,不斷提升技術推出新產品,價格逐步與國際接軌。汽車消費由公款購車為主逐漸向個人購買方向轉化。到1995年私人購車占30%,到2000年私人購車達50%以上,微型客車、中型載貨汽車達80%以上為私人購買,消費結構的變化,促進了汽車工業的調整和發展。車輛的人均保有量十年間迅速提高。同時汽車進出口額增長顯著。“八五”末期,汽車產品出口總額7.21億美元,2000年達21.45億美元,增長近2倍,年均遞增24.4%。汽車零部件出口1995年4.84億美元,2000年13.9億美元,增長1.9倍;摩托車1995年出口8.9萬輛、0.47億美元,2000年出口150萬輛、6億美元,分別增長15.9倍和11.8倍。1999年汽車整車出口年創彙超過千萬美元的有兩家,摩托車有四家;零部件有九家,最大的零部件出口企業年創彙超過1億美元,幾乎全部出口歐美市場。在整車出口的同時,還以CKD散件出口和與國外合資建廠的方式進軍國外市場。
目前中國汽車、摩托車企業在國外建立的合資企業有十餘家,整體實力的增強已經使我國摩托車行業從生產大國步入了強國的行列,也使我國的零部件工業展現了光明的發展前景。
10年來,我國汽車工業綜合技術水平有很大提高,已不同程度地具備適合國情的載貨汽車、大客車、微型汽車,實用型中小排量摩托車的開發能力。對轎車產品的聯合開發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自有品牌轎車產品得到發展。一汽集團公司近年來開發出的“世紀星”係列轎車,表明我國轎車開發能力有所增強。市場上既有引進技術國產化的產品,也有國內外企、校、院所聯合開發的產品,更有著自主開發的產品。同時,汽車產品監督、檢測能力增強。排放標準加嚴,檢測水平提高,促進了我國汽車企業技術進步和產品的安全、排放性能改善。
汽車行業還參與了全球技術法規協調和APEC的協調,製訂了中國指導方針和行動計劃,並完成了我國簽署聯合國全球統一技術法規協議書的具體工作。國家先後製訂並公布了40項同國際接軌的技術法規—設計規則,並將國際通行的型式認證製度的作法逐步納入目錄管理中,逐步改造為符合國際慣例的型式認證。汽車強製性檢驗項目由1995年12項擴展到2000年4月1日的40項。製定了摩托車標準140項,很多標準在向世界標準靠攏,摩托車強檢有17項,這些都大大促進了車輛性能、安全水平的提高,為行業管理製度改革奠定了基礎,也為我國汽車工業參與國際競爭創造了條件。
汽車采用高新技術、電子技術越來越多,以整車產品國產化為契機,一批零部件企業產品技術和製造技術,汽車零部件國產化配套能力大大加強,使批量生產的主導車型國產化率均達80%以上,轎車國產化率達到80%的周期從初期需要7—8年,縮短到隻用3—4年,目前,高級轎車品種投產初期國產化率可達40%,投產後一年即可達60%。形成了一批初具規模能為多種車型配套的零部件骨幹企業,有的零部件企業已進入跨國公司全球采購體係,有的零部件企業已開始承擔整車生產企業新產品的開發工作。中國的零部件工業已開始顯現出參與國際競爭的潛力。 
基礎工業水平提高又加快了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產業化進程。為適應市場需求,在研究ABS、安全氣囊、自動變速器、牽引力控製係統、防側滑係統等安全技術方麵,已取得了成果。為了適應國家日益嚴格的排放法規,僅用一年左右的時間掌握了三元催化轉化器、電噴發動機等高新技術,相當一部分已產業化生產。正由於基礎工業的技術進步才使得目前我國生產的主要轎車產品技術、性能與國際市場產品可以相媲美。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