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保險產業分析報告(doc 29頁)
我國保險產業分析報告目錄:
第一章 中國保險市場的發展現狀
第二章 中國保險市場的發展現狀
一.市場開發不夠
二.保險風險較大
三.保險費率總體水平過高
四.再保險主體職能重疊
五.保險稅率不合理
六.保險中介發展不足
七.社會保險的政府扶持不足
八.保險基金不足
第三章 國際保險市場的特色及其對比
第四章 中國保險市場的未來
第五章 中國保險市場麵臨的挑戰
第六章 對國家發展中國保險市場的構想
我國保險產業分析報告內容提要:
1.建立多元化的保險公司組織形式。保險公司的組織形式和所有製結構應當更豐富一些,而不應僅限於《保險法》規定的國有獨資公司和股份有限公司這兩種形式。國際經驗表明,相互保險公司、保險合作社也有股份公司不可替代的優點。例如相互保險公司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防止道德風險和保險欺詐,可以為投保人提供較低成本的保險,考慮到這些因素,發展相互保險公司還是很有意義的。雖然國際上出現了"非相互化"的趨勢,但我們的具體國情不完全一樣,因此不能簡單照搬。同時,應當根據各地不同的經濟發展水平以及投保人的不同要求,發展出各種不同所有製類型的保險公司。
2.建立保險公司的評估機構。同建立股票、債券以及銀行等金融機構的評級機構一樣,我們也要盡快建立起保險公司的評估機構。它們主要從公司的資產、財務的安全性、償付能力、理賠狀況、投資回報率、服務等方麵對保險公司進行評估,以便於監督者進行監督以及消費者進行選擇。
3.保險競爭應當遵循市場經濟的競爭原則。不論是外資公司還是中資公司、不論是國有公司還是股份公司,不論是大公司還是小公司,它們都應當在平等的競爭環境中進行。從這個角度講,我們沒有必要對外資保險公司給予過多的優惠,外資保險公司來中國開業,它們看中的是中國這塊巨大的潛在市場,而不是有多少優惠政策。
4.稅收政策通常是一國政府用來鼓勵保險業發展的一項重要措施。它一般是通過免稅、遲延納稅等方式來進行的。我國在運用稅收政策來鼓勵保險業,特別是人壽險、年金保險的發展方麵做得還很不夠,因此,政府應當盡快製定出相應的政策。
七.高度重視保險投資問題
對保險基金運用限製過多會嚴重削弱資金自行增值能力。發達國家對保險投資管製較鬆。以英、美保險基金的運用結構為例,在英國列基金運用前五項的分別公司股票(28.7%)、政府債券(21.9%)、房地產投資(19.7%)、公司(9.1%)和抵押放款(8.1%),在美國列基金運用前五項的分別為政府公債(47%)、公司(41.4%)、抵押放款(28.3%)、公司股票(9.6%)和保險貸款(8.2%),且允許保險基金投資外國政府債券。基於被保險人的利益和資本市場建設的現狀,我國《保險法》對資金運用做出了比較嚴格的限製,將基金投向限定於國債、銀行儲蓄和金融債券三種。最近,國家出台充許保險基金進入證券市場的新政策,具體的細節將陸續頒布。此舉極大地增強了國人對中國保險市場的未來的期望值。
保險投資是目前我國監管者所麵臨的一個兩難問題。要使我國保險業實現長遠的、健康的發展,必須將保險投資問題提到戰略的高度來認識。具體來說,政府應當發展和完善資本市場,同時強化保險公司適應市場的能力,實現保險投資的多元化。
第一,調整對資本市場的政策。從總體上看,要重點發展包括壽險基金在內的機構投資者。第二,逐步擴大壽險公司進入資本市場的業務範圍,放開投資業務和允許其直接經營證券業。從長期看基金運用範圍可擴大至公司普通股和公司債、投資基金、抵押放款等到行業,短期內可暫充許保險基金介入國家基礎設施(如水壩、公路和機場等)融資券、高等級行業債券(如電力、石化等)、房地產業務和票據貼現等領域,在保證安全性的前提下提高基金的增值性和流動性。同時對產險公司和壽險公司應區別對待,逐步放寬壽險公司的投資業務範圍,當然,考慮到我國壽險公司經營的時間不長,經驗不足以及資本市場本身還不成熟等因素,壽險投資業務範圍的放寬應有計劃地分步驟進行。在這方麵,可以借鑒西方發達國家的經驗,通過對風險的精確估算,做出對壽險基金各項投資業務比例的具體規定。第三,逐步放寬投資政策,允許國內保險公司選擇海外較為成熟的資本市場進行投資。這不僅有利於加強中資保險公司的競爭能力,而且可以進一步擴大其投資組合,降低風險程度。第四,鼓勵保險公司開發壽險的創新產品,例如分紅保單、利率感應型保單、變額壽險保單、可調整的壽險低單等。由於創新性保單大都在保費、保額、現金價值、保險期限等方麵可以根據市場的情況有所變動,它一方麵對投保人具有很大的吸引力,另一方麵也對保險公司抵禦通貨膨脹的風險具有相當顯著的作用。第五,逐步向外國保險公司開放資本市場。這樣做不僅有利於加強交流與競爭,使中資公司直接從外國保險公司那裏學習到一些先進的技術和管理經驗,而且有利於吸引外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