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食品行業與WTO(doc 5頁)
我國食品行業與WTO內容提要:
一是食品工業已成為市場化程度較高的產業。
改革開放以來,食品工業較早進入市場,企業經營機製普遍得到轉變,以市場為導向調整結構、配置資源和組織生產,競爭力不斷提高。
目前,在食品工業所有製結構中,公有製經濟下降,非公有製經濟上升,且發展很快。
各種經濟成分共同發展,極大地增強了食品工業發展的活力和生機。這就為加入WTO在體製和機製上創造了條件。
二是食品工業的國際化程度不斷提高。
隨著市場的日益開放和外資企業的進入,國內市場已日趨國際化,如∶啤酒、飲料等行業的許多國際著名跨國集團、公司已進入中國,實際上國內不少企業已經置於開放的國際競爭環境中。
同時,有的企業已在海外投資建廠跨國經營,與WTO競爭規則接軌。
三是食品工業具備一定的產業規模和競爭能力。
改革開放20年來,總體上食品行業的生產能力已經相對過剩。目前,啤酒、鹽的產量居世界第二位,糖的產量居世界第三位。
一、有利因素分析
1、有利於進一步擴大產品出口和企業跨國經營。
加入WTO後,企業可以和世貿組織成員在一個多邊、穩定、無條件的最惠國待遇原則下,進行國際貿易,享受其他國家和地區關稅減讓和非關稅減讓的好處,取消進口配額限製,排除非關稅壁壘所造成的損害,不再遭受歧視性的貿易待遇。
中國食品工業在以往發展“三資”企業的過程中,已經出現了許多有相當知名度的企業。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後,在國外資金看好中國市場的有利形勢下,不僅大企業要選擇與國際上素負盛名的廠商合作,爭取擠入國際市場,提高合資的質量,而且中小企業也要力爭充分利用合作對象的軟技術、商業關係、信息渠道來發展自己,提高企業的綜合素質。針對入世中有關“開放服務貿易”的機遇,在對外開放零售業、旅館業、餐飲業的同時,作為對等合作,把企業辦到境外去。還可以考慮在外國設點,爭取按成員國待遇享受進口原料的關稅待遇,從而對降低產品成本帶來好處。
三、積極推進食品企業集團化的發展專業化、集約化、大生產、 大流通是市場經濟發展客觀要求。
中國食品工業老廠多,小廠多,行業結構現狀很難同國外大企業抗衡,在競爭中處於很不利的地位。組建食品企業集團,可以發揮群體優勢,便於高層次策劃,有利於上規模上水平,也有利於加快企業走向市場的步伐。當前,正是進行食品企業重組的最佳時機,一些以資產管理為紐帶、以名牌為龍頭的食品集團公司已經興起。從進一步發展看,要把資產管理為紐帶同優勢互補的紐帶結合起來,倡導發展跨部門、跨地區、跨所有製的技工貿、農工貿結合的企業集團。
四、嚴格食品質量衛生標準,盡快與國際標準接軌
目前,我國製定的食品標準與發達國家製定的食品標準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至於和有關食品國際組織製定的標準對照,更有相當大的距離,特別是近幾年,隨著世界各國人民環保意識的加強,對食品的質量和環保標準要求越來越嚴格。因此,在我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之際,我國食品工業將麵臨國外更加嚴格的食品質量和衛生標準的挑戰。在這方麵我們應做好應對的準備,盡快完善我國的食品質量和衛生標準,力爭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到與世界貿易組織成員製定的各項食品標準接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