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知識學基礎問題解答(doc 5頁)
管理知識學基礎問題解答目錄:
第1章 管理與管理學
第2章 管理理論的形成和發展
管理知識學基礎問題解答內容提要:
3.霍桑實驗指的是什麼事情?
20世紀20年代至30年代間(1924--1932),美國國家研究委員會和美國西方電氣公司合作進行了有關工作條件、社會因素與生產效率之間關係的試驗。由於該項研究是在西方電氣公司的霍桑工廠進行的,因此,後人稱之為“霍桑試驗”。霍桑試驗分為四個階段:工廠照明試驗、繼電器裝配試驗、談話研究、觀察試驗。
試驗得出的結論是:人們的生產效率不僅受到物理的、生理的因素的影響,而且還受到社會環境、社會心理因素的影響。相對於“科學管理”隻重視物質條件,忽視社會環境、心理因素對工人生產效率影響的觀點,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該實驗導致人際關係學說的出現。
4.行為科學理論的主要內容是什麼?
行為科學的含義有廣義和狹義兩種。廣義的行為科學是指包括類似運用自然科學的實驗和觀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會環境中人的行為的科學。狹義的行為科學是指有關對工作環境中個人和群體的行為的一門綜合性學科。進入60年代,為了避免同廣義的行為科學相混淆,出現了組織行為學這一名稱,專指管理學中的行為科學。目前組織行為學從它研究的對象和涉及的範圍來看,包含三個層次,即個體行為、團體行為和組織行為。
5.管理過程學派的主要特點是什麼?
管理過程學派的主要特點是把管理學說與管理人員的職能聯係起來。他們認為,無論是什麼性質的組織,管理人員的職能是共同的。約法爾認為管理的職能有五個,即計劃、組織、人員配備、指揮和控製,這五種職能就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管理過程;管理職能具有普遍性,即各級管理人員都執行著管理職能,但側重點不同。
6.何謂企業文化?它由哪幾部分組成?
企業文化是企業在長期的生產經營和管理活動中創造的具有本企業特色的精神文化和物質文化。
它由三個部分組成:(1)企業精神。企業精神是企業文化的核心,是呈觀念形態的價值觀、理想和信仰等。(2)製度文化。是企業文化的中間層,是把企業精神和物質文化二者聯係起來,使企業文化製度化、規範化的行為準則。(3)物質文化。它是企業文化的外圍層,是呈物質形態的產品設計、產品質量、廠容廠貌、員工服飾等,它是企業文化外在形象的具體體現。
(1)管理過程學派。這一學派的創始人是約法爾。其主要特點是把管理學說與管理人員的職能聯係起來。他們認為,無論是什麼性質的組織,管理人員的職能是共同的。
(2)經驗學派。代表人物是德魯克和戴爾。他們主張通過分析經驗來研究管理學問題。不少學者認為,經驗學派實質上是傳授管理學知識的一種方法,稱為“案例教學”。實踐證明,這是培育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一種很有效的途徑。
(3)係統管理學派。該學派認為,組織是由一個相互聯係的若幹要素組成、為環境所影響的並反過來影響環境的開放的社會技術係統。它是由目標和價值、結構、技術、社會心理、管理等五個分係統組成。它提出,必須以整個組織係統作為研究管理的出發點,應該綜合運用各個學派的知識,研究一切主要的分係統及其相互關係。係統管理學派突破了以往各個學派僅從局部出發研究管理的局限性,從組織的整體出發闡明管理的本質,對管理學的發展做出了貢獻。
(4)決策理論學派。代表人物是西蒙。該學派認為,管理就是決策。管理活動的全部過程都是決策的過程,管理是以決策為特征的;決策是管理人員的主要任務,管理人員應該集中研究決策問題。
(5)管理科學學派。管理科學學派主張運用數學符號和公式進行計劃決策和解決管理中的問題;經營管理是管理科學在管理中的運用;信息情報係統就是由計算機控製的向管理者提供信息情報的係統。
(6)權變理論學派。該學派認為,由於組織內部各個部分之間的相互作用和外界環境的影響,組織的管理並沒有絕對正確的方法,也不存在普遍適用的理論,任何理論和方法都不是絕對有效也不是絕對無效,采用哪種理論方法,要視組織的實際情況和所處的環境而定。
..............................
下一篇:管理學案例精讀(doc 72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