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全站下载 >> 企業管理>> 成本管理>> 資料信息

解決國有企業社會成本過高方案(doc 22)

所屬分類:
成本管理
文件大小:
77 KB
下載地址:
相關資料:
國有企業, 企業社會, 社會成本, 方案
解決國有企業社會成本過高方案(doc 22)內容簡介

一、社會成本的界定及其假說   
二、國有企業支付著較高的社會成本
三、社會成本對利潤的衝銷   
四、簡短的結語   

為什麼國有工業企業在推行市場化體製改革和生產率有所提高的情況下,主要效益指標卻在惡化,從而出現 " 有增長而無發展 " 的困境。文章認為,國有工業企業長期以來過高的社會成本是造成這種狀況的主要原因。根據問卷調查的材料,作者對國有工業企業在固定資產投入、人員使用、福利保險費用等方麵的社會成本進行了定量的測算,其結果比以往文獻的估算要高得多。文章從社會學的視角指出,圍繞著社會成本,國有工業企業形成了剛性的利益格局和福利功能擴大化的趨勢,從而成為改革的巨大障礙。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建立國有企業的 " 擬市場化核算體製 " 和 " 社會成本的分攤機製 " 。   


  在對國有企業的曆時性考察中,我們會發現這樣一個令人困惑的現象:自 1978 年以來,國有企業實行了一係列效率優先的市場化體製改革,很多研究表明 , 這些改革措施使國有企業的 " 全要素生產率 " 得到提高(劉國光主編, 1988 ;董輔等主編, 1995 );但與此同時,國有企業的總體財務經營業績並沒有得到明顯改善,國有工業企業的主要效益指標 ( 如產值利稅率、銷售收入利稅率、資金利稅率 ) 幾乎直線下降,從 1996 年開始,甚至連續兩年出現全部國有工業企業巨額淨虧損的局麵 ( 國家統計局 ,1998) 。國有企業為什麼會在 " 全要素生產率 " 得到提高的情況下出現虧損?林毅夫等人認為,國有企業的政策性負擔成為其預算軟約束的借口,從而使對它的經營評價缺乏所必需的充分信息,這樣也就難以建立公平和充分競爭的市場環境,而這些是做出任何產權安排和形成適宜的治理結構的前提條件(林毅夫、蔡、李周, 1997 : 97 );肖耿通過統計測算指出,由於國有企業的附加福利或額外收益未被視為財產,其生產力可能被低估,但造成國有企業低效率的,不是附加福利,而是產權殘缺造成的資源配置扭曲(肖耿, 1997 : 131-182 );樊綱則提出了工資侵蝕利潤的假說(樊綱, 1995 : 48 )。然而,國有企業為承擔社會責任所付出的社會成本究竟在其總成本中占多大的比重?社會成本究竟在多大程度上衝銷了企業利潤?社會成本是否是國有企業虧損的根本原因?這方麵還缺乏詳細的定量研究,而這正是本文要探討的問題。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