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現在的位置: 18luck新利全站下载 >> 18新利真人网 >> 環境管理>> 資料信息

西部大開發促進生態大治理(doc 22頁)

所屬分類:
環境管理
文件大小:
55 KB
下載地址:
相關資料:
西部大開發, 治理
西部大開發促進生態大治理(doc 22頁)內容簡介

西部大開發促進生態大治理目錄:
一、經濟發展滯後過程中的生態惡化加劇
二、西北地區生態環境惡化的危害
三、西部地區經濟發展落後導致生態環境加速惡化
四、在加快西北經濟發展中實現西北生態環境治理

西部大開發促進生態大治理內容摘要:
  西北地區地處內陸腹地,氣候幹旱,植被稀疏,水土流失,荒山溝壑縱橫、戈壁沙漠連片。西北地區生態環境遭人類活動破壞而致惡化已有上千年曆史。建國以後的前三十年裏,西北地區出現了盲目墾荒放牧導致植被破壞、生態惡化的曆史錯誤重演。80年代以來二十年間西北地區經濟發展相對滯後,生態惡化程度進一步加劇,這一時期西北地區經濟發展滯後過程中出現的生態環境加速惡化,是我們關注的重點。
  1. 森林覆蓋率降低,難以恢複。西北地區氣候幹旱,降水稀少,森林覆蓋率低。過去長時期裏,人們缺乏森林保護意識,以伐取木材資源為內容的森工產業興旺活躍,造成原始森林植被麵積越來越少。少數深山地帶森林植被隻是因為人跡罕至才被較好地保存了下來。80年代以來,西部地區實施森林保護及植樹造林,但這一地區植樹造林難度大,成活保存率低,人工植樹造林很難使被毀壞的森林得到恢複,雖然青海省人工造林保存率從17%提高到30.7%,但青海省森林覆蓋率下降到2.59%。80年代,新疆的森林覆蓋率僅剩1.68%,平原荒漠林與河穀次生林地麵積從21.89萬公頃減少到16.83萬公頃,減少了23%。
  2. 貧困牧區草原退化速度加快。西北地區(包括內蒙古)是我國草原分布麵積最廣的地區。過去長時期裏,草原僅被看作如土地之於農業一樣的畜牧業賴以發展的生產條件。青海省50年代時期草原茂盛,草高可沒黃羊。“大躍進”時期全省大開荒,485萬畝草原變為農田,以後退化為不長牧草的荒灘。80年代以後,草原植被所具有的生態調節功能才被認識到。但30多年前被人為錯誤行為所毀壞的草原很難恢複。過去草原肥美的富裕地區現在變為草木凋零的貧困地區。草原退化,載畜能力下降,牧民收入下降。現在,青海全省草原牧場中度以上退化麵積近1.1億畝,占草場總麵積的20.1%,其中4995萬畝草場退化成為泥土裸露的黑土灘。全省單位麵積產草量同50年代相比下降了30-80%,共和縣草原畝產草量僅90年代10年間就下降了40%。草場退化嚴重地區世代靠草為生的很多牧民變成了到別處“討草”的難民。草原蟲害、鼠害嚴重,治理不力。青海全省每年被鼠類啃食的鮮草達44億公斤,相當於480萬隻羊的食草量。寧夏3900萬畝草原97%出現退化和沙化。新疆草場嚴重退化麵積和蟲、鼠害麵積達3.2億畝,占可有效利用草場麵積7.2億畝的44%;全區天然產草總量下降了30-50%。


..............................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