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可持續發展思想的產生(ppt 58頁)
環境可持續發展思想的產生目錄:
一、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之間的關係
二、所麵臨的環境危機與發展危機
三、人類對資源與環境問題的認識變遷及所采取的行動
四、可持續發展思想的產生
五、裏約10年後的發展狀況
環境可持續發展思想的產生內容摘要: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貧富分化嚴重:
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之間的收入差距正處於不斷加大的趨勢—占世界20%的最貧窮與最富有的人口之間的收入比例在1960-1995年之間翻了一番,從30:1變成80:1以上。
Ehrlich夫婦1989年曾對此進行研究,他們以能源消費作為對地球生命支持係統影響的粗略的替代,分析各個國家出生的嬰兒將對環境產生的影響。結果表明,美國是瑞典的2倍,意大利的3倍,巴西的13倍,印度的35倍,孟加拉國、肯尼亞的140倍,乍得、盧旺達、海地、尼泊爾的280倍。
世界環境與發展委員會(WCED)領導人Brundtland夫人1994年在奧斯陸的一次世界大會上提出:“如果世界上70億人口都按北美的消費水平去生活,那麼支撐人類需求的地球就不能是1個,而是10個”。
雖然發展中國家占據人口總數的4/5,但是其對環境破壞的作用總量遠沒有發達國家大。1991年 Holdren認為如果以人均GNP4000美元(1990年貨幣單位)為分界線,發達國家的居民對地球生命支持係統的破壞大約是發展中國家居民的7.5倍。極端情況下,一個絕對貧困國家的典型居民對環境的影響大約是一個平均美國市民的1/30。
寂靜的春天:
美國海洋生物學家R.Carson於1962年出版了曾被譽為“綠色聖經”的《寂靜的春天》(Silent Spring)一書,作者根據自己多年調查研究的結果,描述了由於濫用DDT等殺蟲劑等對生物體以及生存環境所造成的危害。
“在被用來對付昆蟲之餘,已轉過來威脅著我們整個的大地了”。“它們是是過去百鳥爭鳴、充滿生機的春天變得萬般寂籟的頭號殺手”。有機氯農藥的使用,致使原本生機勃勃的春天寂靜了。
該書出版後,引起極大的爭議:反對力量來自化工集團與使用農藥的農業部門,甚至美國醫學會也反對她。
1963年,肯尼迪總統任命委員會調查該書的結論。直接的後果是:各州通過立法限製殺蟲劑的使用,最後曾獲得Nobel獎的DDT等劇毒殺蟲劑最終被取消。
1992年,一個傑出美國人的組織推選“寂靜的春天”為近50年來最具有影響的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