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主管善於用人激活組織績效(doc 8)
●主管是透過他人完成目標
●主管善於用人,將使組織績效乘數成長
“主管”是什麼?
為什麼許多人都想作主管?有的人甚至可以隻要“主管”頭銜,而不在意作了主管之後是不是該加薪的問題。有的人希望同事在幫他印製名片時,加上“長”字的主管頭銜。
從學校畢業後,進入社會工作,在同學會或是與好朋友聚會,最初的一、二年,大家所談的大多是工作上碰到的問題,互相討論、鼓勵,或是尋求意見,或是發泄情緒,其中當然少不了對自己主管或老板的評論。但是漸漸的,有同學開始擔任主管了,雖然隻是一個小小的官,但他說話的架勢開始不同,所談的內容開始不同,於是……。
看來“主管”二字是一種“象征”!象征著自己的能力、地位、權力,其中最重要的是對外象征自己的“能力”。
“主管”到底是什麼?要如何才會被老板認為可以作主管?其次,做“主管”的滋味到底如何?要如何做,才能發揮“主管”的真正功能?一個企業要提拔一個人升任主管,首先會看他在工作上的“績效表現”,能為公司帶來什麼“效益”,同時還會加入領導力的考慮——是否能有效建立團隊,發揮團隊的力量。所以擔任 “主管”,負責的有二件事情:一是“事情”要做好,二是“人”要帶領好。其中“人”要帶領好,也就是如何“用人”,讓同仁能力都能充分發揮,創造組織績效,尤其不容易。
談“如何用人”之前,主管要先建立的心態
一般能被提拔擔任主管的人,個人工作能力以及自律的能力都很好,因此常會覺得部屬的能力不如自己,當碰到問題時,往往自己就先跳下去解決問題;或是不滿部屬所做的成果,幹脆自己來;或是部屬一邊做工作,主管在一旁“指導”。這樣會讓做部屬的能力無從發揮,或是覺得很挫折,或者產生負麵的想法:所有的事,反正主管會扛,樂得輕鬆。當然也有不積極或是缺乏“管理勇氣”的主管,有事由部屬去做、去摸索、去麵對;遇到應出麵“主持公道”時,卻欠缺“管理勇氣”,以致於造成所領導的成員間發生衝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