議論文閱讀和寫作專項訓練(doc 9頁)
議論文閱讀和寫作專項訓練內容提要:
①未解之惑,未識之物,未辨之味,未通之理,皆可謂之"疑"。在客觀事物麵前,任何人都不能回避這個"疑"字。科學研究就是破"疑",破"疑"才有所發明。
②疑是思之始,學之端。科學上的重大突破,理論上的重大創造,技術上的重大發明,往往就是從"疑"開始的。"蘋果為什麼落在地上?"這個"疑",對於探索"萬有引力"的牛頓曾有極大的啟示;"水開了,壺蓋為什麼跳起來?"這個"疑"使瓦特發現了蒸氣的力量,"掛燈搖擺的幅度無論大小,為什麼時間都是一樣?"這個"疑",使伽利略發現了等時性原理。這些自然現象,皆是人們生活中經常所見。然而,尋常人熟視無睹,唯具有探索精神的人對此產生"疑",努力探求,以至有所發現,有所發明,有所創造。宋朝思想家張載說得好:"於不疑處有疑,方是進矣!"
……
我常常想:世界文明的發展,源遠流長,錯綜萬端。它是從古到今,全人類共同 (dì)造的。各個國家和地區貢獻也許有多有少,但是,誰也離不開其他地方人們的支援和幫助。誰也不可能一柱擎天,誰也不該妄自尊大。
世界文明的形成,有點像是海洋。許多小澗小溪彙合而成江河;許多江海彙合而納入大海。世界文明的形成,也很像一片樹葉的葉脈,許多微小的脈絲納入支脈,許多支脈納入主脈。"一滴水可以照見太陽的光輝",一幅地圖上江河的風貌,一片樹葉上葉脈的狀態,也昭示了這個雖複雜,也簡單的道理。
……
我們不管做什麼事都要"恰到好處"。廚師燒菜要講究火候,生病服藥要掌握劑量,批評、表揚要注意分寸。"過"與"不及"都是不好的。"不及"就是不夠,許多人都知道這是不好的。"過"就是"過好"、"過了頭",這卻往往被人們誤認為好。其實,過了頭,常常會把好事變成環事。事情做得一過分,就會走向反麵。列寧說過:"隻要向前多走一小步--看來依然向同一方向前進的一小步--真理便會變成錯誤。"馬列主義者對"過"與"不及"有自己的標準,那就是客觀的實踐的標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