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營運定位與地域性管理分析(doc 38頁)
產業營運定位與地域性管理分析目錄:
一、前言
(一)問題意識與時代脈絡
(二)動機目的發問
二、文獻回顧
(一)從權力關係看生產鏈接為何重要
(二)跨國企業組織的空間型態與其總部機能
(三)台灣廠商於全球信息商品鏈的定位與其總部機能運作
(四)產業的空間聚集與在地條件
三、研究設計
(一)研究架構、研究取向、與研究產業範疇
(二)研究方法與研究流程
(三)假設與架構
四、初步成果
五、檢討與後續研究
六、引用文獻
產業營運定位與地域性管理分析內容提要:
自90年代起,至某年台灣與大陸正式進入WTO後,台灣在麵臨中國大陸低成本的製造業代工競爭下,使得台灣的跨國企業開始迅速重組其全球製造分工體係,不論從製造基地和資源調度各方麵,促使國內產業競爭與跨國投資的腳步更加激烈。以台灣產業外移的情形而言,雖然自某年代前後因土地與人力成本高漲,處於勞力密集的生產機能的部門,如:中小型或勞力密集為主的製造部門或代工廠,就開始有大量轉向大陸或海外投資的現象;但時至某年前後,短短不到10年期間,不僅是勞力密集的中小企業,大規模公司甚至是台灣的經濟命脈高科技產業,也開始出現大量與大規模轉向大陸投資或進行生產,隨著計算機技術、因特網與通訊之進步,從起初僅利用當地便宜的勞力、土地,至今轉為開發市場與生產基地的移轉,因而在某年即引起國內「產業空洞化」的現象與疑慮。事實上,早在台灣出現此現象之前,國外針對於跨國企業為何要再組織與再結構其區位的原因早已開始被重視,已有許多研究指出,主要可分為來自於外在環境條件 或是組織內部壓力 兩種因素的影響(Hyer 1972, Pan 1998, Dicken 某)。也因為如此,台灣政府為了改善外在環境的吸引力,讓大型製造業或具有競爭優勢的企業繼續將資金、技術、或高層決策組織根留於台灣,隨即在某年修定與提供許多優惠政策與措施,如:某年推出「企業營運總部租稅獎勵辦法」、修訂「促產條例」等,期望透過這些對製造業所釋出的政策優惠利多,一方麵促進產業的景氣複蘇,另一方麵也希望減緩產業出走的現象、或拉長企業外移的時程,以獎勵大型或具有競爭力的企業。但如果換一個角度來看,實際上台灣多數大型IT產業的企業營運總部不需要政策的誘因,早在90年代初期跨界投資的風潮興起之時,即選擇根留台灣,換言之產業並非整體全部外移,而是以產業中不同部門機能,選擇適合其發展的地點移動;因此,仍有一些部門未受到大陸低勞動成本的誘因,而選擇留在台灣。可見政策優惠,並非是企業對於區位選擇的唯一條件與絕對重點,但是企業營運總部的根留問題,卻時至某年才被加以重視,可見這其實意味著台灣的產業在某年前後一定開使出現了結構上轉型或是升級的困境,因而企業營運總部的根留問題才在此時點出現突顯其重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