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後國際貿易管理知識理論(PPT 46頁)
戰後國際貿易管理知識理論(PPT 46頁)內容簡介
戰後國際貿易管理知識理論(PPT 46頁)目錄:
1、重疊需求理論
2、技術差距理論
3、產品生命周期理論
4、規模經濟理論
5、產業內貿易理論
6、國家競爭優勢理論
戰後國際貿易管理知識理論(PPT 46頁)簡介:
一、 國際貿易的新發展及其對傳統國際貿易理論的挑戰
20世紀50年代以來,國際貿易出現了許多新的現象:(1)同類產品之間的貿易量大大增加;(2)發達國家之間的貿易量大大增加;(3)產業領先地位不斷轉移。
以上現象在古典和新古典的傳統國際貿易理論框架內難以得到解釋,這迫使經濟學家尋求新的貿易理論來解釋這些現象,經濟學家的這種努力促成了當代國際貿易理論的形成。
林德(LINDER)
瑞典經濟學家,曾任斯德哥爾摩經濟學院的院長。1961年提出需求偏好相似理論,從需求角度分析國際貿易開展的原因。
核心思想:兩國之間貿易關係的密切程度是由兩國的需求結構與收入水平決定的。
假設一國內,不同收入水平的消費者偏好不同,收入越高的消費者越偏好奢侈品,收入越低的消費者越偏好必需品。一國內收入分配不均等,有不同收入群體。
假設世界不同地方的消費者如果收入水平相同,則其偏好也相同。
19世紀德國的統計學家在研究人們的消費結構變化時發現了一條規律,即一個家庭收入越少,這個家庭用來購買食物支出所占的比例就越大,而這個家庭用以購買食物的支出與這個家庭的總收入之比,就叫恩格爾係數。由此可以得出結論,對一個國家而言,這個國家越窮,其恩格爾係數就越高;反之,這個國家越富,其恩格爾係數越是下降。這就是世界經濟學界公認的恩格爾定律。
(1)國內需求是出口貿易的基礎
(2)貿易流向與規模取決於兩國的需求重疊程度
(3)需求重疊的程度取決於兩國的平均收入水平
..............................
用戶登陸
國際貿易熱門資料
國際貿易相關下載